“燈火渺茫寒照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燈火渺茫寒照水”全詩
長蘆瘦竹映漁家,燈火渺茫寒照水。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松江》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松江》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司馬光。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景色,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江邊的景色和漁家的生活。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秋風吹拂著江面,波浪連綿起伏。
夕陽逐漸西沉,照亮了十余里的煙波。
長長的蘆葦和瘦弱的竹子映襯著漁家的房屋,
微弱的燈火在寒冷的夜色中映照在水面上。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色,展現了江邊的寧靜和漁家的生活。秋風吹拂著江面,波浪連綿起伏,給人一種寧靜而悠遠的感覺。夕陽逐漸西沉,照亮了煙波,給人一種溫暖而寧靜的感覺。長長的蘆葦和瘦弱的竹子映襯著漁家的房屋,展現了江邊漁家的質樸生活。微弱的燈火在寒冷的夜色中映照在水面上,給人一種溫馨而寧靜的感覺。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的和諧共生。作者運用了形象生動的語言,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秋天的美麗和江邊漁家的寧靜生活。整首詩詞給人一種寧靜、溫暖和舒適的感覺,讓人沉浸在這美好的景色中。
“燈火渺茫寒照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ōng jiāng
松江
qiū fēng suǒ suǒ lián jiāng qǐ, mù guò yān bō shí yú lǐ.
秋風索索連江起,暮過煙波十余里。
zhǎng lú shòu zhú yìng yú jiā, dēng huǒ miǎo máng hán zhào shuǐ.
長蘆瘦竹映漁家,燈火渺茫寒照水。
“燈火渺茫寒照水”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