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觚棱瑞氣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觚棱瑞氣扶”全詩
六塵皆外物,萬法盡迷涂。
瀑布寒云濕,觚棱瑞氣扶。
遙知至樂地,不異在京都。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送李益之侍郎致政歸廬山》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李益之侍郎致政歸廬山》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水底元無月,衣中自有珠。
在水底下,本來沒有月亮,但是在我的衣袋里卻有一顆珍珠。
六塵皆外物,萬法盡迷涂。
塵世的紛擾都是外在的事物,萬法都是迷惑的。
瀑布寒云濕,觚棱瑞氣扶。
瀑布中寒冷的云霧濕潤,觚棱(指山峰)上升起吉祥的氣息。
遙知至樂地,不異在京都。
遙遠地知道真正的快樂之地,并不與京都有什么不同。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抒發內心感受,表達了一種超越塵世的境界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情感。詩中的水底月亮和衣中珍珠象征著內心的寶藏和超越物質的精神財富。六塵和萬法的描述表達了塵世的繁雜和迷惑,而瀑布和山峰的描繪則展示了自然的壯麗和神奇。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真正快樂之地的向往,認為真正的快樂并不取決于所在的地方,而是內心的寧靜和滿足。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追求內心寧靜和超越塵世的情感。同時,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整首詩詞給人以寧靜、超脫和追求真善美的感覺,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審美追求和哲學思考。
“觚棱瑞氣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yì zhī shì láng zhì zhèng guī lú shān
送李益之侍郎致政歸廬山
shuǐ dǐ yuán wú yuè, yī zhōng zì yǒu zhū.
水底元無月,衣中自有珠。
liù chén jiē wài wù, wàn fǎ jǐn mí tú.
六塵皆外物,萬法盡迷涂。
pù bù hán yún shī, gū léng ruì qì fú.
瀑布寒云濕,觚棱瑞氣扶。
yáo zhī zhì lè dì, bù yì zài jīng dū.
遙知至樂地,不異在京都。
“觚棱瑞氣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