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以余音問伯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擬以余音問伯夷”全詩
蒼蒼古色誰為摩?凜凜清風自然別。
勁直不肯降雪霜,瀟灑不肯棲鳳凰。
愿殺長身載經籍,要為吾道垂休光。
誰信囂風滿漓俗,紅紫紛紛亂人目?遂令此君受羈束,荊棘凌夷刀鋸辱。
青蟲網葉蠹食筠,野老更欲鋤其根。
閉塞陽和絕土脈,絕之不許生兒孫。
東里先生有遺族,午夜聞之皆痛哭。
擬以余音問伯夷,首陽煙雨莓苔綠。
嗚呼老竹老愈奇,歲寒心事無人知。
孤梅在溪松在壑,焉能與余論襟期?飄聲夜落山陰道,欣賞多情愁欲倒。
固知遇合各有時,何必區區掛懷抱?君不見窮陬荒草非所種,開花猶解供王貢,那有此材無此用!
分類:
作者簡介(王冕)

元代詩人、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浙江諸暨人。出身農家。幼年喪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時間畫荷花,晚至寺院長明燈下讀書,學識深邃,能詩,青團墨梅。隱居九里山,以賣畫為生。畫梅以胭脂作梅花骨體,或花密枝繁,別具風格,亦善寫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傳是他始創。著有《竹齋集》《墨梅圖題詩》等。
《感竹吟》王冕 翻譯、賞析和詩意
蒼蒼古代色誰做按摩?凜凜清風自然別。
剛勁正直不肯降霜雪,瀟灑不肯棲鳳凰。
希望殺死長身載經籍,要為我道垂休光。
誰相信囂風滿漓江民俗,紅紫紛紛擾亂人的眼睛?就讓這是你受約束,荊棘凌夷刀鋸侮辱。
青蟲網葉蛀蟲吃箔,村民還想鏟除它的根。
閉塞陽和絕土地,絕對的不允許生兒孫。
塞里先生有遣族,午夜聽到的都痛哭。
擬以我音訊伯夷,首陽煙雨莓苔綠色。
啊老竹老越奇,每年擔心事情沒有人知道。
孤梅在溪松在溝壑,他能和我討論胸懷?飄飄聲夜落山陰路,欣賞多情愁欲倒。
就知道遇到合各有時間,為什么一定要小小掛懷抱?君不見盡頭陬荒草地不是所種,開花還解供王進貢,哪有這些材料沒有這個用! * 此部分翻譯來自Baidu,僅供參考
“擬以余音問伯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zhú yín
感竹吟
yún xī lǎo zhú chí kǔ jié, yù zhì xiāo sēn chū yán xué.
云溪老竹持苦節,玉質蕭森出巖穴。
cāng cāng gǔ sè shuí wèi mó? lǐn lǐn qīng fēng zì rán bié.
蒼蒼古色誰為摩?凜凜清風自然別。
jìng zhí bù kěn jiàng xuě shuāng, xiāo sǎ bù kěn qī fèng huáng.
勁直不肯降雪霜,瀟灑不肯棲鳳凰。
yuàn shā cháng shēn zài jīng jí, yào wèi wú dào chuí xiū guāng.
愿殺長身載經籍,要為吾道垂休光。
shuí xìn xiāo fēng mǎn lí sú, hóng zǐ fēn fēn luàn rén mù? suì lìng cǐ jūn shòu jī shù, jīng jí líng yí dāo jù rǔ.
誰信囂風滿漓俗,紅紫紛紛亂人目?遂令此君受羈束,荊棘凌夷刀鋸辱。
qīng chóng wǎng yè dù shí yún, yě lǎo gèng yù chú qí gēn.
青蟲網葉蠹食筠,野老更欲鋤其根。
bì sè yáng hé jué tǔ mài, jué zhī bù xǔ shēng ér sūn.
閉塞陽和絕土脈,絕之不許生兒孫。
dōng lǐ xiān shēng yǒu yí zú, wǔ yè wén zhī jiē tòng kū.
東里先生有遺族,午夜聞之皆痛哭。
nǐ yǐ yú yīn wèn bó yí, shǒu yáng yān yǔ méi tái lǜ.
擬以余音問伯夷,首陽煙雨莓苔綠。
wū hū lǎo zhú lǎo yù qí, suì hán xīn shì wú rén zhī.
嗚呼老竹老愈奇,歲寒心事無人知。
gū méi zài xī sōng zài hè, yān néng yǔ yú lùn jīn qī? piāo shēng yè luò shān yīn dào, xīn shǎng duō qíng chóu yù dào.
孤梅在溪松在壑,焉能與余論襟期?飄聲夜落山陰道,欣賞多情愁欲倒。
gù zhī yù hé gè yǒu shí, hé bì qū qū guà huái bào? jūn bú jiàn qióng zōu huāng cǎo fēi suǒ zhǒng, kāi huā yóu jiě gōng wáng gòng, nà yǒu cǐ cái wú cǐ yòng!
固知遇合各有時,何必區區掛懷抱?君不見窮陬荒草非所種,開花猶解供王貢,那有此材無此用!
“擬以余音問伯夷”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