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驚之以雷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吾驚之以雷霆”全詩
欲與天地為友,欲與日月并行。
萬物崢嶸,本由心生。
去子之取舍與愛僧,惟人自縛非天黥。
墮子筋骨,堂堂法窟。
九邱四溟,同一眼精。
不改五官之用,而透聲色;常為萬物之宰,而無死生。
念子坐幽室,爐香思青冥。
是謂蟄蟲欲作,吾驚之以雷霆。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雜言贈羅茂衡》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言贈羅茂衡》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對羅茂衡的贊賞和思考。
中文譯文:
嗟來茂衡,學道如登。
欲與天地為友,欲與日月并行。
萬物崢嶸,本由心生。
去子之取舍與愛僧,惟人自縛非天黥。
墮子筋骨,堂堂法窟。
九邱四溟,同一眼精。
不改五官之用,而透聲色;
常為萬物之宰,而無死生。
念子坐幽室,爐香思青冥。
是謂蟄蟲欲作,吾驚之以雷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贈詩的形式表達了黃庭堅對羅茂衡的敬佩之情,并通過一系列的比喻和意象,表達了對學問和修行的思考。
首先,黃庭堅將羅茂衡比作登上高山的行者,把學問比作攀登的過程。他希望能與天地、日月一樣并行,與宇宙萬物共同存在,體現了他對與自然以及宇宙的融合的渴望。
接著,詩中提到萬物的繁榮與生命的起源都源于人的內心。人的抉擇和愛好會束縛自己,而這種束縛并非來自于天命。他稱自己為墮子筋骨的人,意味著自己背離了正道,但他仍然有著崇高的追求和修行的決心。
黃庭堅進一步運用了一系列的象征和比喻,如九邱四溟和同一眼精,來形容他的思想和境界。這些意象表達了他超越塵世的視野和對于萬物的洞察力。
最后,黃庭堅描述了自己坐在幽靜的房間里,通過爐香的香味,思考著深邃的宇宙。他說這就像是一只即將蘇醒的蟄蟲,而他的思考和領悟則像雷霆一樣驚醒了這只蟄蟲。
整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對羅茂衡的贊美和對學問、人生的深刻思考。他通過比喻和象征,表達了自己對于與宇宙合一的追求,同時也表現了他對于知識和修行的渴望與決心。這首詩詞展現了黃庭堅獨特的思想和對于人生意義的追求,體現了他作為一位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境界。
“吾驚之以雷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yán zèng luó mào héng
雜言贈羅茂衡
jiē lái mào héng, xué dào rú dēng.
嗟來茂衡,學道如登。
yù yǔ tiān dì wèi yǒu, yù yǔ rì yuè bìng xíng.
欲與天地為友,欲與日月并行。
wàn wù zhēng róng, běn yóu xīn shēng.
萬物崢嶸,本由心生。
qù zi zhī qǔ shě yǔ ài sēng, wéi rén zì fù fēi tiān qíng.
去子之取舍與愛僧,惟人自縛非天黥。
duò zi jīn gǔ, táng táng fǎ kū.
墮子筋骨,堂堂法窟。
jiǔ qiū sì míng, tóng yī yǎn jīng.
九邱四溟,同一眼精。
bù gǎi wǔ guān zhī yòng, ér tòu shēng sè cháng wèi wàn wù zhī zǎi, ér wú sǐ shēng.
不改五官之用,而透聲色;常為萬物之宰,而無死生。
niàn zi zuò yōu shì, lú xiāng sī qīng míng.
念子坐幽室,爐香思青冥。
shì wèi zhé chóng yù zuò, wú jīng zhī yǐ léi tíng.
是謂蟄蟲欲作,吾驚之以雷霆。
“吾驚之以雷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