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命者上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負命者上鉤”全詩
捧打石師子,只要實頭人。
出家無正因,不得正命食。
是真出家兒,不費秋毫力。
講得天雨花,說得石點頭。
人人是檀越,負命者上鉤。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曉賢師續佛壽頌》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曉賢師續佛壽頌》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續佛壽,非為養色身,
捧打石師子,只要實頭人。
出家無正因,不得正命食,
是真出家兒,不費秋毫力。
講得天雨花,說得石點頭。
人人是檀越,負命者上鉤。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對于修行佛法的態度和觀念。詩中提到續佛壽,指的是為了延續佛教的傳承而努力修行。然而,黃庭堅強調修行并非僅僅追求形式上的虔誠,而是要在實際行動中體現出真正的信仰。
黃庭堅通過描寫捧打石師子來表達這一觀點。石師子是佛教寺廟中常見的石雕,黃庭堅認為只有實實在在、真正有行動力的人才能真正續佛壽,而不是僅僅靠外表的虔誠。
詩中還提到出家無正因,不得正命食,強調了修行者需要在出家之后遵守正道,才能得到真正的佛教教義的滋養。同時,黃庭堅也表達了修行者不應該只是出于名義上的出家,而是要付出實際的努力和行動。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揭示了黃庭堅對于佛教修行的理解和態度,強調了修行的實際行動和內在的信仰。通過對捧打石師子和出家修行的描述,黃庭堅表達了他對于虔誠信仰的真正含義的思考。
詩詞中的語言簡練、形象生動,運用了一些寓意深遠的修辭手法。例如,"講得天雨花,說得石點頭"表達了修行者的修行成果,以及他們在教義上的領悟和理解得到了天地的贊同。"人人是檀越,負命者上鉤"則暗示修行者要以身作則,成為他人的榜樣和引領者。
這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但通過簡明扼要的表達,傳遞了作者對于修行佛法的真正理解。它呈現出了黃庭堅獨特的思考方式和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同時也展示了他的詩詞才華和對語言的駕馭能力。
“負命者上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ǎo xián shī xù fú shòu sòng
曉賢師續佛壽頌
yǎng zǐ xù fú shòu, fēi wéi yǎng sè shēn.
養子續佛壽,非為養色身。
pěng dǎ shí shī zi, zhǐ yào shí tóu rén.
捧打石師子,只要實頭人。
chū jiā wú zhèng yīn, bù dé zhèng mìng shí.
出家無正因,不得正命食。
shì zhēn chū jiā ér, bù fèi qiū háo lì.
是真出家兒,不費秋毫力。
jiǎng dé tiān yù huā, shuō de shí diǎn tóu.
講得天雨花,說得石點頭。
rén rén shì tán yuè, fù mìng zhě shàng gōu.
人人是檀越,負命者上鉤。
“負命者上鉤”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