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黃流更自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以黃流更自多”全詩
行觀東海方存少,不以黃流更自多。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和謝公定河朔漫成八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謝公定河朔漫成八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對自然力量的贊美和對黃河和長江兩大河流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急雨長風溢兩河,
欣然河伯順風歌。
行觀東海方存少,
不以黃流更自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急雨和長風席卷黃河和長江兩大河流的景象。詩人欣喜地說,河伯(指黃河神話中的河神)順著風勢歌唱著,流淌的河水溢出了河堤。詩人觀察到,與黃河和長江相比,東海的波濤顯得較為平緩,暗示黃河和長江的磅礴浩渺。詩人并不以黃河的奔騰之勢為自豪,相反,他認為東海的波浪雖然較少,但并不遜色于黃河。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急雨和長風對兩大河流的影響,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贊美。詩人通過對黃河和長江的描述,展現了自然界的壯麗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同時也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詩人通過對東海和黃河的對比,表達了對平和與激蕩、溫柔與磅礴的思考。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意境,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引發讀者對自然與人生的思考。黃庭堅以深刻的洞察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示了他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的思索,使這首詩詞成為宋代文學中的經典之作。
“不以黃流更自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iè gōng dìng hé shuò màn chéng bā shǒu
和謝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jí yǔ cháng fēng yì liǎng hé, xīn rán hé bó shùn fēng gē.
急雨長風溢兩河,欣然河伯順風歌。
xíng guān dōng hǎi fāng cún shǎo, bù yǐ huáng liú gèng zì duō.
行觀東海方存少,不以黃流更自多。
“不以黃流更自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