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嗟脫劍掛高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悲嗟脫劍掛高林”全詩
欲知不負徐君意,便是當年讓國心。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掛劍臺》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掛劍臺》是宋代張耒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上國歸來歲月深,
悲嗟脫劍掛高林。
欲知不負徐君意,
便是當年讓國心。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和徐君的思念之情。詩人曾經在外國度過了許多年,現在回到了自己的國家,歲月已經很深沉了。他感嘆著自己脫下劍掛在高林之上的悲傷。他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沒有辜負徐君的期望,是否符合了當初讓國的初衷。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和徐君的思念之情。第一句“上國歸來歲月深”,描繪了詩人長時間離國并回歸后的感慨之情。第二句“悲嗟脫劍掛高林”,通過表達詩人悲傷地脫下劍掛在高林之上的場景,突顯了他內心的憂傷和無奈。第三句“欲知不負徐君意”,詩人希望知道自己是否沒有辜負徐君的期望,是否實現了當初讓國的初衷。最后一句“便是當年讓國心”,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當初讓國的決心和心意的堅定。
整首詩詞情感深沉,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和徐君的忠誠和思念之情。通過掛劍的形象,詩人表達了自己為國家的付出和憂傷,同時也表達了對徐君的尊敬和感激之情。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出復雜的情感,展現了宋代士人對國家的忠誠和責任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悲嗟脫劍掛高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à jiàn tái
掛劍臺
shàng guó guī lái suì yuè shēn, bēi jiē tuō jiàn guà gāo lín.
上國歸來歲月深,悲嗟脫劍掛高林。
yù zhī bù fù xú jūn yì, biàn shì dāng nián ràng guó xīn.
欲知不負徐君意,便是當年讓國心。
“悲嗟脫劍掛高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