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對楞嚴一炷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靜對楞嚴一炷香”全詩
寒生疏牖人無夢,月過中庭樹有霜。
報落梧桐猶隕葉,知時蟋蟀解親床。
年年多病渾無寐,靜對楞嚴一炷香。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夜》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夜》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耒。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寂靜的夜晚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眠之苦。
詩中的第一句“木落風高砧杵傷”描繪了秋天的景象,樹木凋零,寒風凜冽,砧杵的聲音傷感凄涼。接著,詩人描述了一個孤獨的城市,城中的漏水聲伴隨著秋天的長夜。
第三句“寒生疏牖人無夢”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失眠。他的窗戶稀疏,沒有人入夢。第四句“月過中庭樹有霜”描繪了月亮從中庭的樹上經過時,霜降的景象。
接下來的兩句“報落梧桐猶隕葉,知時蟋蟀解親床”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生命的無常。梧桐樹的葉子紛紛落下,蟋蟀在時節的變遷中離開了溫暖的床。
最后兩句“年年多病渾無寐,靜對楞嚴一炷香”表達了詩人多年來的病痛和失眠之苦。他靜靜地對著楞嚴香爐,燃燒一炷香,寄托著自己的心愿。
整首詩以寂靜的夜晚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詩人內心的感受,表達了孤獨、無眠和對生命的思考。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凄美的語言,展現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索。
“靜對楞嚴一炷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夜
mù luò fēng gāo zhēn chǔ shāng, gū chéng gēng lòu rù qiū zhǎng.
木落風高砧杵傷,孤城更漏入秋長。
hán shēng shū yǒu rén wú mèng, yuè guò zhōng tíng shù yǒu shuāng.
寒生疏牖人無夢,月過中庭樹有霜。
bào luò wú tóng yóu yǔn yè, zhī shí xī shuài jiě qīn chuáng.
報落梧桐猶隕葉,知時蟋蟀解親床。
nián nián duō bìng hún wú mèi, jìng duì lèng yán yī zhù xiāng.
年年多病渾無寐,靜對楞嚴一炷香。
“靜對楞嚴一炷香”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