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記菝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本草記菝葜”全詩
驅風利頑痹,解疫補體節。
春深土膏肥,紫筍迸玉裂。
烹之芼姜橘,盡取無可輟。
應同玉井蓮,已過貓頭茁。
異時中州去,買子攜根撥。
免令食蔬人,區區美薇蕨。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食菝葜苗》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食菝葜苗》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耒。這首詩詞描述了一種奇特的蔬菜——菝葜,以及它的藥用價值和美味。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江鄉有奇蔬,本草記菝葜。
驅風利頑痹,解疫補體節。
春深土膏肥,紫筍迸玉裂。
烹之芼姜橘,盡取無可輟。
應同玉井蓮,已過貓頭茁。
異時中州去,買子攜根撥。
免令食蔬人,區區美薇蕨。
這首詩詞的詩意是贊美菝葜這種奇特的蔬菜。菝葜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被認為具有驅風、利關節病、解毒、補充體力等功效。詩中提到了菝葜的紫色筍芽,形容其生長茁壯。作者還將菝葜與其他美味的食材如芼姜、橘子等一起烹調,以突顯其獨特的美味。詩的最后幾句表達了作者對菝葜的喜愛,他希望能夠將菝葜帶回中州(指中原地區),與其他美味的食材一起享用。
這首詩詞通過對菝葜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這種蔬菜的喜愛和贊美。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食材的烹調和搭配的思考,體現了宋代人對美食的追求和對自然食材的重視。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菝葜的熱愛和對美食的向往,給人以愉悅和美好的感受。
“本草記菝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bá qiā miáo
食菝葜苗
jiāng xiāng yǒu qí shū, běn cǎo jì bá qiā.
江鄉有奇蔬,本草記菝葜。
qū fēng lì wán bì, jiě yì bǔ tǐ jié.
驅風利頑痹,解疫補體節。
chūn shēn tǔ gāo féi, zǐ sǔn bèng yù liè.
春深土膏肥,紫筍迸玉裂。
pēng zhī mào jiāng jú, jǐn qǔ wú kě chuò.
烹之芼姜橘,盡取無可輟。
yīng tóng yù jǐng lián, yǐ guò māo tóu zhuó.
應同玉井蓮,已過貓頭茁。
yì shí zhōng zhōu qù, mǎi zi xié gēn bō.
異時中州去,買子攜根撥。
miǎn lìng shí shū rén, qū qū měi wēi jué.
免令食蔬人,區區美薇蕨。
“本草記菝葜”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