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久無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寂寞久無聲”全詩
千金不冠帶,一飲起紛爭。
佩犢攻攘敓,通書為姓名。
二南分陜化,寂寞久無聲。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歲暮書事十二首》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歲暮書事十二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歲暮書事十二首
自昔周人俗,貪庸巧治生。
千金不冠帶,一飲起紛爭。
佩犢攻攘敓,通書為姓名。
二南分陜化,寂寞久無聲。
譯文:
自古以來,人們都追求功利,追求巧妙的生活方式。
即使有千金財富,也不能解決紛爭。
佩戴犢牛的鈴鐺,攻擊和爭斗不斷。
人們以通書為自己的名字。
南方的二地分離,變得寂寞而無聲。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對周代以來人們的追求和生活方式的描繪,表達了對功利主義和虛榮心的批判。詩中提到了人們貪圖財富和名利,卻無法解決紛爭和爭斗的現象。佩戴犢牛鈴鐺的比喻,暗示了人們為了爭奪權力和地位而不擇手段。而二南分陜化的描述,則表達了南方地區的孤寂和沉寂。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揭示了人性中的弱點和社會現象。通過對人們追求功利和虛榮的批判,詩人呼吁人們應該追求真正的內心平靜和深層的價值。詩中的意象和比喻生動而富有表現力,使讀者能夠深入體會到詩人的思考和感悟。整首詩詞以寥寥數語,傳達了深刻的哲理和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警示意義。
“寂寞久無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uì mù shū shì shí èr shǒu
歲暮書事十二首
zì xī zhōu rén sú, tān yōng qiǎo zhì shēng.
自昔周人俗,貪庸巧治生。
qiān jīn bù guàn dài, yī yǐn qǐ fēn zhēng.
千金不冠帶,一飲起紛爭。
pèi dú gōng rǎng duó, tōng shū wèi xìng míng.
佩犢攻攘敓,通書為姓名。
èr nán fēn shǎn huà, jì mò jiǔ wú shēng.
二南分陜化,寂寞久無聲。
“寂寞久無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