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紅旗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薄暮紅旗出”全詩
甲仗明寒川,霜囗囗囗囗。
囗囗煞單于,薄暮紅旗出。
城旁粗少年,驟馬垂長鞭。
脫卻囗囗囗,囗囗淪狄天。
匈奴不敢出,漠北開塵煙。
分類:
作者簡介(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城旁》王昌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城旁》
降奚能騎射,
戰馬百余匹。
甲仗明寒川,
霜囗囗囗囗。
囗囗煞單于,
薄暮紅旗出。
城旁粗少年,
驟馬垂長鞭。
脫卻囗囗囗,
囗囗淪狄天。
匈奴不敢出,
漠北開塵煙。
中文譯文:
降奚能騎射,
百余匹戰馬。
明亮的甲仗在寒川上,
霜囗囗囗囗。
煞住單于,
紅旗在黃昏時出現。
城旁的粗壯少年,
驟然駕馬,長鞭垂下。
擺脫束縛,
淪為狄人的天地。
匈奴不敢出擊,
漠北升起塵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唐代時期的戰爭場景,以及一個年輕勇敢的少年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詩中通過描寫戰馬、甲仗、紅旗等細節,展現了戰爭的氛圍和緊張感。詩人通過描述少年騎馬垂長鞭的形象,表達了他的英勇和果敢。最后兩句表達了少年脫離束縛,淪為狄人的境地,匈奴不敢出擊,漠北升起塵煙,暗示了少年的英勇行為使得敵人不敢輕易出戰。整首詩詞通過簡潔有力的語言,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英雄的形象,表達了對戰爭的思考和對英勇行為的贊美。
“薄暮紅旗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g páng
城旁
jiàng xī néng qí shè, zhàn mǎ bǎi yú pǐ.
降奚能騎射,戰馬百余匹。
jiǎ zhàng míng hán chuān, shuāng wéi wéi wéi wéi.
甲仗明寒川,霜囗囗囗囗。
wéi wéi shā chán yú, bó mù hóng qí chū.
囗囗煞單于,薄暮紅旗出。
chéng páng cū shào nián, zhòu mǎ chuí zhǎng biān.
城旁粗少年,驟馬垂長鞭。
tuō què wéi wéi wéi, wéi wéi lún dí tiān.
脫卻囗囗囗,囗囗淪狄天。
xiōng nú bù gǎn chū, mò běi kāi chén yān.
匈奴不敢出,漠北開塵煙。
“薄暮紅旗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