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昏又成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昏又成雨”全詩
花殘孔官廟,苔滿葛仙磯。
剩欲尋僧話,先判秉炬歸。
山昏又成雨,心事固多違。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自云門至上灶欲游一二僧庵以雨不果》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云門至上灶欲游一二僧庵以雨不果》是宋代文學家陸游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道遠晨炊米,風和晝減衣。
花殘孔官廟,苔滿葛仙磯。
剩欲尋僧話,先判秉炬歸。
山昏又成雨,心事固多違。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陸游的一種離愁別緒和游山尋訪僧人的意愿。詩人起得早,炊米做飯,清晨的道路很遠,風和日麗的白天減少了衣物的束縛。然而,當他經過孔官廟時,花已凋謝,廟宇顯得冷清,葛仙磯上的青苔生長茂盛。詩人內心殘留著尋找僧人的渴望,但在此之前,他必須返回家中,先完成自己的家務。山間的天色漸漸昏暗,又開始下起了雨,這讓詩人的心事更加紛繁復雜。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環境的觀察。通過描寫早晨的道路、廟宇和自然景觀,詩人表現了自己的心境和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詩中的景物描寫具有鮮明的對比,清晨的風和日麗與孔官廟的凋零、葛仙磯的苔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歲月更迭和人事無常的主題。
詩人內心的離愁別緒與渴望尋訪僧人的心愿形成了詩歌的主旨。詩人想要在山間尋找一兩個僧人,與他們交談,探討人生和心靈的問題。然而,由于雨水的阻撓,他只能暫時放棄這個愿望,回到家中。最后的兩句“山昏又成雨,心事固多違”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無奈,暗示了他心事重重、無法如愿的困境。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詩人內心情感的抒發,展現了詩人的離愁別緒和對自由自在、追求內心寧靜的愿望。它傳達了一種對現實生活的壓抑和對自由的渴望。這種情感表達和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使得這首詩詞在宋代文學中具有獨特的意義。
“山昏又成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yún mén zhì shàng zào yù yóu yī èr sēng ān yǐ yǔ bù guǒ
自云門至上灶欲游一二僧庵以雨不果
dào yuǎn chén chuī mǐ, fēng hé zhòu jiǎn yī.
道遠晨炊米,風和晝減衣。
huā cán kǒng guān miào, tái mǎn gé xiān jī.
花殘孔官廟,苔滿葛仙磯。
shèng yù xún sēng huà, xiān pàn bǐng jù guī.
剩欲尋僧話,先判秉炬歸。
shān hūn yòu chéng yǔ, xīn shì gù duō wéi.
山昏又成雨,心事固多違。
“山昏又成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