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窣堵千秋未寂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窣堵千秋未寂寥”全詩
寶勢旁連大江起,尊形獨受眾山朝。
云泉別寺分三徑,香山幽人止一瓢。
我亦鷲峰同聽法,歲時歌員豈辭遙。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北山三詠其一──寶公塔》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北山三詠其一──寶公塔》
寶公塔高聳北山巔,
道林真骨葬青霄。
窣堵千秋未寂寥,
寶勢旁連大江起。
尊形獨受眾山朝,
云泉別寺分三徑。
香山幽人止一瓢,
我亦鷲峰同聽法。
歲時歌員豈辭遙。
中文譯文:
寶公塔高聳北山巔,
道林真骨葬于青霄。
歲月流轉,千秋未曾寂寥,
寶塔威勢與大江齊起。
它獨自屹立于眾山之巔,
云泉別寺分三條小徑。
香山中有一位隱居者,
他靜靜地品味一杯瓢酒。
我也在鷲峰與他同聽佛法,
不論歲月如何,歌聲依然遙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描繪了北山上的寶公塔及其周圍景致。寶公塔高聳入云,象征著崇高和莊嚴,它的存在與大江的浩渺壯觀相輝映。詩人通過寶公塔的威勢,表達了自然和人文的壯麗與莊嚴。
詩中提到的云泉別寺,是指香山上的一處僧院,它以其幽靜的環境和清凈的氛圍而著名。詩人將自己比作香山中的隱居者,他靜靜地品味著一杯瓢酒,與寶公塔一起聆聽佛法。這表達了詩人對于寧靜和內心寧愿的追求,以及他對于人世間繁忙喧囂的超然態度。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比喻,表達了詩人對于宇宙間永恒不變的力量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它展示了詩人豁達超脫的心境,以及他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
這首詩的語言簡練明快,意象豐富,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于大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詩中融入了佛教的元素,以及對于寧靜和超脫的追求,體現了王安石獨特的思想和審美觀。
“窣堵千秋未寂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ěi shān sān yǒng qí yī bǎo gōng tǎ
北山三詠其一──寶公塔
dào lín zhēn gǔ zàng qīng xiāo, sū dǔ qiān qiū wèi jì liáo.
道林真骨葬青霄,窣堵千秋未寂寥。
bǎo shì páng lián dà jiāng qǐ, zūn xíng dú shòu zhòng shān cháo.
寶勢旁連大江起,尊形獨受眾山朝。
yún quán bié sì fēn sān jìng, xiāng shān yōu rén zhǐ yī piáo.
云泉別寺分三徑,香山幽人止一瓢。
wǒ yì jiù fēng tóng tīng fǎ, suì shí gē yuán qǐ cí yáo.
我亦鷲峰同聽法,歲時歌員豈辭遙。
“窣堵千秋未寂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