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隨猿鶴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隨猿鶴化”全詩
贛石三百里,寒江尺五流。
楚山微有霰,越瘴久無秋。
望斷橫云嶠,魂飛咤雪洲。
曉鐘時出寺,暮鼓各鳴樓。
歸路迷千嶂,勞生閱百州。
不隨猿鶴化,甘作賈胡留。
只有貂裘在,猶堪買釣舟。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郁孤臺?再過虔州,和前韻?》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郁孤臺?再過虔州,和前韻?》
吾生如寄耳,嶺外亦閑游。
贛石三百里,寒江尺五流。
楚山微有霰,越瘴久無秋。
望斷橫云嶠,魂飛咤雪洲。
曉鐘時出寺,暮鼓各鳴樓。
歸路迷千嶂,勞生閱百州。
不隨猿鶴化,甘作賈胡留。
只有貂裘在,猶堪買釣舟。
中文譯文:
我的生命像是借來的,游歷在山外。
贛石有三百里,寒江長五尺。
楚山微微有霰(雪),越地瘴氣久不散。
眺望中斷橫云的嶠(山峰),靈魂飛翔至雪洲。
黎明時分,寺廟的鐘聲鳴響,傍晚時分,各處樓閣的鼓聲齊鳴。
回程的路上迷失在千嶂之間,辛勞的生活中見識過百州。
我不愿隨猿猴或仙鶴的變化,寧愿甘心做一個賈胡(商人)留在這里。
只有貂裘陪伴著我,還可以買一葉釣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表達了詩人游歷山川的心情和對自然景物的感慨。詩人以自身的存在感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將自己的生命比喻為借來的東西,游歷在嶺外山川之間,寓意著對世事的超脫和追求自由的態度。
詩中描繪了贛石的山川景色,贛石是江西省的一個地名,距離詩人所在的地方有三百里遠,江水寒冷而急流湍急。楚山下雪微微有霰,而越地的瘴氣久久不散,表現了自然界的變幻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詩人登高望遠,眺望中斷橫云的山峰,靈魂仿佛飛翔至雪洲,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悠遠思索和超越塵世的向往。
詩中還描繪了寺廟的鐘聲和樓閣的鼓聲,時辰的更迭和生活的喧囂,以及詩人在歸途中迷失在千嶂之間,領略了百州的風景和人情。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不愿追隨猿猴或仙鶴的變幻,寧愿甘心做一個賈胡留在這里,這里的賈胡指的是商人,表示詩人寧愿安于平凡的生活而不追求仙境或者名利。只有貴重的貂裘相伴,還可以買一艘釣船,暗示詩人對簡樸、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山川、天氣和自然現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超脫和簡樸生活的追求。詩人以自己的游歷和觀察,寄托了對人生和人世的思考,展示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的把握。這首詩詞以其簡潔、深邃的表達方式,給讀者帶來了對自然、生命和追求的共鳴。
“不隨猿鶴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gū tái? zài guò qián zhōu, hé qián yùn?
郁孤臺?再過虔州,和前韻?
wú shēng rú jì ěr, lǐng wài yì xián yóu.
吾生如寄耳,嶺外亦閑游。
gàn shí sān bǎi lǐ, hán jiāng chǐ wǔ liú.
贛石三百里,寒江尺五流。
chǔ shān wēi yǒu sǎn, yuè zhàng jiǔ wú qiū.
楚山微有霰,越瘴久無秋。
wàng duàn héng yún jiào, hún fēi zhà xuě zhōu.
望斷橫云嶠,魂飛咤雪洲。
xiǎo zhōng shí chū sì, mù gǔ gè míng lóu.
曉鐘時出寺,暮鼓各鳴樓。
guī lù mí qiān zhàng, láo shēng yuè bǎi zhōu.
歸路迷千嶂,勞生閱百州。
bù suí yuán hè huà, gān zuò jiǎ hú liú.
不隨猿鶴化,甘作賈胡留。
zhǐ yǒu diāo qiú zài, yóu kān mǎi diào zhōu.
只有貂裘在,猶堪買釣舟。
“不隨猿鶴化”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