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尋泉源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尋泉源去”全詩
那知夢幻軀,念念非昔人。
江湖久放浪,朝市誰相親。
卻尋泉源去,桃花逢避秦。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再過常山和昔年留別詩》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過常山和昔年留別詩》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傴僂山前叟,迎我如迎新。
那知夢幻軀,念念非昔人。
江湖久放浪,朝市誰相親。
卻尋泉源去,桃花逢避秦。
譯文:
彎腰駝背的老人在山前,像迎接新人一樣迎接我。
誰知道這個虛幻的身體,一直思念著不是現在的人。
在江湖中漂泊已久,朝市中誰還親近相待。
我要尋找泉水的源頭去,桃花卻遇到了避開秦國的時候。
詩意:
這首詩詞以描述作者的心境和人生感悟為主題。詩中的老人代表了歲月的流逝和時光的變遷,他迎接著作者,仿佛在迎接一個新的人。然而,作者感嘆自己的身體已經不同于過去,心靈也經歷了變化,讓他對自己的過去產生了懷念之情。在江湖中漂泊多年后,作者回到朝市,卻發現陌生和疏離。于是,他決定尋找內心的泉源,追求內心的真實和自我,而不是被現實世界的浮華所迷惑。最后的桃花象征著美好和希望,作者在追尋自我之路上遇到了一些阻礙,但仍然堅持著前行。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對人生和時光流逝的深刻思考。通過描繪老人、江湖和朝市的形象,詩人表達了對年老和經歷的感慨,以及對現實世界的疏離和追求內心真實的渴望。詩中的泉水和桃花象征著美好和希望,給予了詩人繼續前行的勇氣和動力。整首詩詞寫意深遠,意境優美,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自我探索和追求內心真實的思考。這首詩詞反映了蘇軾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時也抒發了他對時光和歲月的感慨,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卻尋泉源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guò cháng shān hé xī nián liú bié shī
再過常山和昔年留別詩
yǔ lǚ shān qián sǒu, yíng wǒ rú yíng xīn.
傴僂山前叟,迎我如迎新。
nǎ zhī mèng huàn qū, niàn niàn fēi xī rén.
那知夢幻軀,念念非昔人。
jiāng hú jiǔ fàng làng, cháo shì shuí xiāng qīn.
江湖久放浪,朝市誰相親。
què xún quán yuán qù, táo huā féng bì qín.
卻尋泉源去,桃花逢避秦。
“卻尋泉源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