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足薪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城足薪炭”全詩
衰發不到耳,尚煩月一沐。
山城足薪炭,煙霧濛湯谷。
塵垢能幾何,翛然脫羈梏。
披衣坐小閣,散發臨修竹。
心困萬緣空,身安一床足。
豈惟忘凈穢,兼以洗榮辱。
默歸毋多談,此理觀要熟。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安國寺浴》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安國寺浴》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老來百事懶,身垢猶念浴。
衰發不到耳,尚煩月一沐。
山城足薪炭,煙霧濛湯谷。
塵垢能幾何,翛然脫羈梏。
披衣坐小閣,散發臨修竹。
心困萬緣空,身安一床足。
豈惟忘凈穢,兼以洗榮辱。
默歸毋多談,此理觀要熟。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晚年的心境和生活態度。他表示自己年老后懶得去做很多事情,但仍然想要洗去身上的塵垢。盡管頭發已經稀疏,不再能夠抵達耳朵,但他仍然喜歡在月光下沐浴。他身處山城,足夠燒柴取暖,煙霧彌漫在溫泉谷中。塵垢有多少,他不去計較,他欣然擺脫一切束縛。他披衣坐在小閣上,散發著香氣,俯瞰修竹。他的內心雖然感到困乏,但他能找到片刻的寧靜,身體也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他不僅忘卻了塵垢的污穢,還通過洗浴來凈化榮辱之心。他默默地歸于寧靜,不多言談,他希望人們能夠理解并熟悉這種生活哲學。
賞析:
《安國寺浴》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蘇軾晚年的心境和生活態度。他通過自己的生活狀態和洗浴的意象,傳達出對清凈和寧靜的追求。盡管年事已高,他仍然保持著對身體和心靈的關懷,希望通過洗浴來凈化自己。他不追求外在的名利,而是注重內心的平靜和潔凈。詩中的山城、薪炭、煙霧和溫泉谷等描寫,營造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整首詩詞流暢自然,字字珠璣,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蘇軾晚年的生活態度和心境,體現了他對于內心寧靜和心靈洗滌的渴望。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意境和哲理,向人們傳遞了一種深思熟慮、超越塵囂的生活智慧。
“山城足薪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ān guó sì yù
安國寺浴
lǎo lái bǎi shì lǎn, shēn gòu yóu niàn yù.
老來百事懶,身垢猶念浴。
shuāi fā bú dào ěr, shàng fán yuè yī mù.
衰發不到耳,尚煩月一沐。
shān chéng zú xīn tàn, yān wù méng tāng gǔ.
山城足薪炭,煙霧濛湯谷。
chén gòu néng jǐ hé, xiāo rán tuō jī gù.
塵垢能幾何,翛然脫羈梏。
pī yī zuò xiǎo gé, sàn fà lín xiū zhú.
披衣坐小閣,散發臨修竹。
xīn kùn wàn yuán kōng, shēn ān yī chuáng zú.
心困萬緣空,身安一床足。
qǐ wéi wàng jìng huì, jiān yǐ xǐ róng rǔ.
豈惟忘凈穢,兼以洗榮辱。
mò guī wú duō tán, cǐ lǐ guān yào shú.
默歸毋多談,此理觀要熟。
“山城足薪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