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吏總能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故吏總能文”全詩
功成不歸國,就訪敢忘君。
舊學嚴詩律,余威靖塞氛。
何當繼韓奕,故吏總能文。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韓康公挽詞三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韓康公挽詞三首》是蘇軾在宋代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再世忠清德,
三朝翊贊勛。
功成不歸國,
就訪敢忘君。
舊學嚴詩律,
余威靖塞氛。
何當繼韓奕,
故吏總能文。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為了表達對韓康公的贊美和思念而創作的。韓康公是一個忠誠、清廉、有德行的人,他在三朝任職并為國家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然而,盡管功成名就,韓康公并沒有回到自己的家鄉,而是遠赴他國,這使蘇軾感到惋惜和思念。詩中還提到了舊時學習的嚴格詩律,這些規范仍然能夠凈化社會氛圍。最后,蘇軾希望能有人能夠繼承韓康公的志業和才能,讓國家的老百姓都能夠有文化修養。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對韓康公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蘇軾通過贊美韓康公的忠誠和品德,表達了自己對真正的賢臣的敬重。同時,他也對韓康公選擇不回國的決定表示了遺憾和思念之情。詩中提到的舊學嚴詩律以及余威靖塞氛,表明蘇軾希望通過詩歌的力量來凈化社會風氣,讓人們遵守道德規范。最后,蘇軾呼吁有才能的人能夠繼承韓康公的事業,讓國家的官員們都能夠具備文化修養,為國家的繁榮做出貢獻。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對韓康公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他對社會風氣和官員素質的關注。這是一首既頌揚忠誠清廉的賢臣,又表達了對社會道德凈化和官員文化修養的期望的詩詞作品。
“故吏總能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kāng gōng wǎn cí sān shǒu
韓康公挽詞三首
zài shì zhōng qīng dé, sān cháo yì zàn xūn.
再世忠清德,三朝翊贊勛。
gōng chéng bù guī guó, jiù fǎng gǎn wàng jūn.
功成不歸國,就訪敢忘君。
jiù xué yán shī lǜ, yú wēi jìng sāi fēn.
舊學嚴詩律,余威靖塞氛。
hé dāng jì hán yì, gù lì zǒng néng wén.
何當繼韓奕,故吏總能文。
“故吏總能文”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