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如生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亦有如生時”全詩
云何得一適,亦有如生時。
寸田無荊棘,佳處正在茲。
縱心與事往,所遇無復疑。
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陶飲酒二十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陶飲酒二十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不如陶生,世事纏綿之。
云何得一適,亦有如生時。
寸田無荊棘,佳處正在茲。
縱心與事往,所遇無復疑。
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陶淵明的敬仰之情,并借酒來抒發自己對人生境遇和人生態度的思考。
賞析:
詩的開頭表明蘇軾自謙不如陶淵明,認為自己對于世事的理解和把握不如陶淵明那般深刻。接著,他表達了對于人生如何得到滿足的思考,這種滿足并非是外在的成就,而是對于內心真實自我的追求。他提到自己擁有一方寸田,沒有荊棘的阻礙,指出美好的地方就在此處。他主張心隨事往,不再懷疑所遇到的機遇和選擇,相信一切都是自己心靈的引導。詩的最后,蘇軾提到偶然間在酒中找到了一種樂趣,即便是空杯,也經常持有,表達了他在繁雜的世事中保持一種平和和豁達的態度。
整首詩詞以自謙之詞開頭,表達了蘇軾對陶淵明的敬仰和自己對于人生的思考。詩中展示了蘇軾對于內心真實自我的追求,主張順應心靈的引導,相信人生的機遇和選擇。最后,他通過酒來表達自己對于人生的豁達態度,即使面對困境和挑戰,也能保持樂觀和積極。整首詩詞流暢自然,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的獨特見解,展現了蘇軾獨有的思想和情感。
“亦有如生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o yǐn jiǔ èr shí shǒu
和陶飲酒二十首
wǒ bù rú táo shēng, shì shì chán mián zhī.
我不如陶生,世事纏綿之。
yún hé dé yī shì, yì yǒu rú shēng shí.
云何得一適,亦有如生時。
cùn tián wú jīng jí, jiā chù zhèng zài zī.
寸田無荊棘,佳處正在茲。
zòng xīn yǔ shì wǎng, suǒ yù wú fù yí.
縱心與事往,所遇無復疑。
ǒu dé jiǔ zhōng qù, kōng bēi yì cháng chí.
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亦有如生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