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使烏鳶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上使烏鳶飽”全詩
大海何蕭條,白骨橫野草。
下充蛟魚食,上使烏鳶飽。
傷哉十萬師,太半涂肝腦。
粟米量如沙,金帛積成島。
功名誠可為,封疆在自保。
閉關謝遠人,良圖胡不考。
¤
分類:
《雜詩三首》于慎行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詩三首》是明代于慎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北登遼陽城,顧望三韓道。
大海何蕭條,白骨橫野草。
下充蛟魚食,上使烏鳶飽。
傷哉十萬師,太半涂肝腦。
粟米量如沙,金帛積成島。
功名誠可為,封疆在自保。
閉關謝遠人,良圖胡不考。
譯文:
北方登上遼陽城,向遠處望去是通往三韓(指朝鮮、高麗和遼東)的道路。
大海為何如此寂寥,白骨橫臥在荒野的草地上。
下方的水中有滿腹食物的蛟龍,上方的天空中有飽食的烏鳶。
痛惜啊,十萬士兵,有一大半都已經泯滅了生機和智慧。
糧食和谷物多如沙粒,金銀財富堆積如山島。
功名確實可以追求,但首要任務是保護國家疆土。
閉關自守,拒絕外來的人,這是一個好計劃,為何不加以考慮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北方的遼陽城和周圍環境,表達了明代時期的一些社會現象和思考。詩人以簡潔而凄涼的語言,道出了北方邊疆的凄涼景象。大海寂寥、白骨橫生,暗示著戰亂頻繁、人民生活艱苦的現實。蛟龍和烏鳶象征各自居高臨下的統治者和統治階級,他們安享豐盛的物質生活,而普通百姓則備受苦難。
詩中提到的十萬師和涂肝腦,暗指了當時頻繁的戰亂和犧牲。粟米量如沙、金帛積成島,則揭示了當時的社會貧富差距懸殊,財富集中于少數人手中。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對國家安寧和個人發展的思考。封疆在自保,強調了保衛國家疆土的重要性。閉關謝遠人,良圖胡不考,呼吁國家應該封閉邊境,拒絕外來勢力的侵犯,而集中精力發展國內經濟和科技,以謀求國家的長治久安。
整首詩以簡練的表達方式,犀利地點明了當時社會的弊端和對策,具有強烈的批判意味,體現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現實的關切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上使烏鳶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shī sān shǒu
雜詩三首
běi dēng liáo yáng chéng, gù wàng sān hán dào.
北登遼陽城,顧望三韓道。
dà hǎi hé xiāo tiáo, bái gǔ héng yě cǎo.
大海何蕭條,白骨橫野草。
xià chōng jiāo yú shí, shàng shǐ wū yuān bǎo.
下充蛟魚食,上使烏鳶飽。
shāng zāi shí wàn shī, tài bàn tú gān nǎo.
傷哉十萬師,太半涂肝腦。
sù mǐ liàng rú shā, jīn bó jī chéng dǎo.
粟米量如沙,金帛積成島。
gōng míng chéng kě wèi, fēng jiāng zài zì bǎo.
功名誠可為,封疆在自保。
bì guān xiè yuǎn rén, liáng tú hú bù kǎo.
閉關謝遠人,良圖胡不考。
¤
“上使烏鳶飽”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八巧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