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能照列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偏能照列卿”全詩
幕下人無事,軍中政已成。
座參殊俗語,樂雜異方聲。
醉里東樓月,偏能照列卿。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時封公兼鴻臚卿》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時封公兼鴻臚卿。
西邊虜盡平,何處更專征。
幕下人無事,軍中政已成。
座參殊俗語,樂雜異方聲。
醉里東樓月,偏能照列卿。
中文譯文:
我受邀陪同封大夫宴會,得到了征字,同時封為公并擔任鴻臚卿。
西邊的敵虜已經被平定,現在又要去哪里征戰呢?
朝廷中的官員們無事可做,軍中的政務已經安排妥當。
座上的賓客們用不同的方言交談,樂聲也是各異。
在醉酒的時候,東樓上的月亮特意照耀著列位公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描繪了宴會上的場景和自己的心情。詩人以自己作為宴會的陪客,表達了對國家安定和政務有序的喜悅之情。
詩的前兩句寫出了西邊的敵虜已經被平定,但詩人卻不知道下一步要去哪里征戰,暗示了戰爭的不確定性和未來的挑戰。
接下來的兩句寫出了朝廷中的官員們無事可做,軍中的政務已經安排妥當,表達了國家的安定和政務的有序。座上的賓客們用不同的方言交談,樂聲也是各異,展現了宴會的熱鬧和多樣性。
最后兩句寫出了詩人在醉酒的時候,東樓上的月亮特意照耀著列位公卿,暗示了詩人對宴會的歡樂和對列位公卿的敬仰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宴會的場景和詩人的心情,表達了對國家安定和政務有序的喜悅之情,展現了詩人對列位公卿的敬仰之情。
“偏能照列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péi fēng dài fū yàn, dé zhēng zì, shí fēng gōng jiān hóng lú qīng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時封公兼鴻臚卿
xī biān lǔ jǐn píng, hé chǔ gèng zhuān zhēng.
西邊虜盡平,何處更專征。
mù xià rén wú shì, jūn zhōng zhèng yǐ chéng.
幕下人無事,軍中政已成。
zuò cān shū sú yǔ, lè zá yì fāng shēng.
座參殊俗語,樂雜異方聲。
zuì lǐ dōng lóu yuè, piān néng zhào liè qīng.
醉里東樓月,偏能照列卿。
“偏能照列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