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止二世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乃止二世亡”全詩
耽耽為虎視,黔首愚莫當。
一夫忽作難,鹿走中原常云胡萬年業,乃止二世亡。
王綱盡崩裂,狂羈烏能長。
¤
分類:
《述言》劉仁本 翻譯、賞析和詩意
《述言》是明代劉仁本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述言》中文譯文:
呂秦御大柄,
國富兵亦強。
耽耽為虎視,
黔首愚莫當。
一夫忽作難,
鹿走中原常。
云胡萬年業,
乃止二世亡。
王綱盡崩裂,
狂羈烏能長。
詩詞《述言》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國家的衰敗和動蕩時期。詩中以呂秦為背景,表達了國家富有、軍隊強大的局面。然而,君主耽于享樂,對國家事務漠不關心,失去了應有的警惕性。國家的統治者愚蠢無能,無法應對危機,使國家陷入困境。
詩中提到一位普通的人突然發動叛亂,結果導致國家動蕩不安。這種突發的內亂讓國家變得不穩定,使得原本安定的中原地區也充滿了戰亂。詩中的“鹿走中原常”意味著戰亂頻繁,國家處于混亂的狀態。
接著,詩詞提到了云胡萬年的事業,暗示了長期的外族侵略。然而,這種侵略最終停止于二世的滅亡,意味著國家的統治者無力抵抗外敵。
詩的結尾描述了國家的王綱崩潰和狂羈的情景。王綱是指統治者的道德準則和法紀,其崩裂表示國家秩序的瓦解。狂羈指的是失去束縛的野心和欲望,烏鴉能夠長時間飛翔,暗示了國家的混亂和無法恢復的局面。
總的來說,詩詞《述言》通過對國家衰敗和動蕩的描繪,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現狀的不滿和憂慮。作者通過抒發自己的情感,呼吁統治者應當警醒,重視國家的安危,以避免國家的滅亡和人民的苦難。
“乃止二世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ù yán
述言
lǚ qín yù dà bǐng, guó fù bīng yì qiáng.
呂秦御大柄,國富兵亦強。
dān dān wèi hǔ shì, qián shǒu yú mò dāng.
耽耽為虎視,黔首愚莫當。
yī fū hū zuò nán, lù zǒu zhōng yuán cháng yún hú wàn nián yè, nǎi zhǐ èr shì wáng.
一夫忽作難,鹿走中原常云胡萬年業,乃止二世亡。
wáng gāng jǐn bēng liè, kuáng jī wū néng zhǎng.
王綱盡崩裂,狂羈烏能長。
¤
“乃止二世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