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百泉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落日百泉洄”全詩
秋風孤鶴唳,落日百泉洄。
座客皆驚引,行云欲下來。
不知弦上曲,清切為誰哀。
分類:
作者簡介(康海)
康海(1475--1540)中國明代文學家。字德涵,號對山、沜東漁父,陜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狀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時宦官劉瑾敗,因名列瑾黨而免官。以詩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詩文集《對山集》、雜劇《中山狼》、散曲集《沜東樂府》等。
《聞箏》康海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箏》是明代詩人康海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寶靨西鄰女,鳴箏傍玉臺。
秋風孤鶴唳,落日百泉洄。
座客皆驚引,行云欲下來。
不知弦上曲,清切為誰哀。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聞到箏聲的景象。詩人康海在詩中描述了一位佩戴寶靨的女子,她身處在西邊的住所,正在玉臺旁邊彈奏著箏。秋風吹拂下,孤雁高唳,夕陽下百泉匯流成河。這美妙的箏音引起了坐客們的驚嘆,仿佛天上的云彩都想降臨到這里。然而,詩人不知道這琴弦上的曲調是為了誰而悲傷。
賞析:
《聞箏》以簡潔而精煉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富有詩意的場景。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美好的境界。詩中的女子佩戴寶靨,使她顯得更加婉約動人,箏聲傍著玉臺,形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秋風吹來,孤雁高唳,夕陽下百泉洄流,這些景象增添了詩情畫意,使整個場景更加生動。座客們被這美妙的箏音所吸引,行云欲下來,表現了箏音的高雅和動人之處。然而,詩人卻不知道這曲調是為了誰而悲傷,這種含蓄的表達給人以思索和遐想的空間。
整首詩以景寫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一種幽靜、悠遠的氛圍,使人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和箏音的美妙。同時,詩人還通過不知道曲調的主題,給人以思考和聯想的余地。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巧妙地展示了康海對音樂和美的獨特感悟,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音樂和藝術的美好。
“落日百泉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zhēng
聞箏
bǎo yè xī lín nǚ, míng zhēng bàng yù tái.
寶靨西鄰女,鳴箏傍玉臺。
qiū fēng gū hè lì, luò rì bǎi quán huí.
秋風孤鶴唳,落日百泉洄。
zuò kè jiē jīng yǐn, xíng yún yù xià lái.
座客皆驚引,行云欲下來。
bù zhī xián shàng qū, qīng qiē wèi shuí āi.
不知弦上曲,清切為誰哀。
“落日百泉洄”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