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鴻聲斷晚尤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塞鴻聲斷晚尤哀”全詩
欲看山勢連天遠,已見河流帶雨來。
宮樹陰濃秋未落,塞鴻聲斷晚尤哀。
烽煙直北何時息,處處關門鼓角催。
分類:
《上報國寺毗盧閣》陳衎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報國寺毗盧閣》是明代陳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十丈高的青蓮朵朵盛開,
孤崔嵬的毗盧閣傲然屹立。
想一睹連綿不斷的山勢,
已經看到河流伴隨著雨水涌來。
宮殿周圍的樹影濃密,還未秋天落葉,
邊塞上的鴻雁的聲音斷續,尤其令人悲傷。
北方的烽煙何時能夠停息,
各處關口的門戶敲擊鼓角催促。
詩意:
這首詩詞以寫景的手法,描繪了一個景色壯麗、氣勢磅礴的場景。首句描述了高聳入云的青蓮和獨特嶄峭的毗盧閣,給人一種莊嚴、壯觀的感覺。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欲望一睹山勢的遠景,同時也已經看到河流伴隨雨水而來。第三句轉入描寫宮殿周圍的景象,宮樹濃密,秋天尚未到來,給人一種青翠欲滴的感覺。最后兩句則表達了對北方戰火頻繁的憂慮,烽煙未息,關口處的鼓角聲不斷,預示著戰亂的不安。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壯麗的自然景色和社會現實的對比。青蓮的盛開、毗盧閣的高聳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麗美景,而宮殿樹影的濃密和秋未落葉的描寫,則給人一種寧靜、靜謐的感覺。然而,詩人通過描述邊塞上的鴻雁聲斷、烽煙不息以及關口處的鼓角聲催促,將讀者的視線從自然景色轉向社會現實,表達了對戰爭和動蕩時局的憂慮和痛心。通過這種對比的手法,詩人呈現了一種悲壯的情感,表達了對和平與安寧的渴望。
整首詩詞的語言簡練而意境深遠,通過景物的描繪和社會現實的對比,展示了明代社會不安定的局面以及詩人對和平的向往。
“塞鴻聲斷晚尤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bào guó sì pí lú gé
上報國寺毗盧閣
shí zhàng qīng lián duǒ duǒ kāi, pí lú gāo gé dú cuī wéi.
十丈青蓮朵朵開,毗盧高閣獨崔嵬。
yù kàn shān shì lián tiān yuǎn, yǐ jiàn hé liú dài yǔ lái.
欲看山勢連天遠,已見河流帶雨來。
gōng shù yīn nóng qiū wèi luò, sāi hóng shēng duàn wǎn yóu āi.
宮樹陰濃秋未落,塞鴻聲斷晚尤哀。
fēng yān zhí běi hé shí xī, chǔ chù guān mén gǔ jiǎo cuī.
烽煙直北何時息,處處關門鼓角催。
“塞鴻聲斷晚尤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