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知何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聽知何處”全詩
一聽知何處,高樹但侵云。
響悲遇衰齒,節謝屬離群。
還憶郊園日,獨向澗中聞。
分類:
作者簡介(韋應物)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始聞夏蟬》韋應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始聞夏蟬》
徂夏暑未晏,
蟬鳴景已曛。
一聽知何處,
高樹但侵云。
響悲遇衰齒,
節謝屬離群。
還憶郊園日,
獨向澗中聞。
中文譯文:
盛夏未過炎熱尚未減退,
夏蟬的鳴聲隨著黃昏而響起。
只聽到了聲音,而不知道來自何處,
高大的樹木將蟬聲遮蔽于云中。
蟬聲響徹,悲傷地告訴它們的衰老,
它們的生命節奏告訴我們彼此已經分離。
我仍然懷念郊園的日子,
只是獨自一人站在澗水邊傾聽夏蟬的聲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天的景象和夏蟬的鳴聲。作為夏季的代表性昆蟲,夏蟬的鳴叫聲被視為盛夏的象征,它們的鳴叫聲不僅給人們帶來了炎熱的感覺,也讓人們陶醉其中。詩中的“徂夏暑未晏”表明夏天的炎熱還未消退,而夏蟬的鳴叫聲在黃昏時分開始響起,為即將來臨的夜晚增添了一種詩情畫意。
詩中的高樹將夏蟬的鳴叫聲屏蔽在云中,給人一種遙遠而神秘的感覺。蟬聲響悲,暗示了它們的壽命已經進入衰老,夏蟬的鳴叫聲既是美麗又是悲傷的。而“節謝屬離群”表明夏蟬的生命結束后,它們將離開這個群體,形成一種孤獨的境地。
最后兩句“還憶郊園日,獨向澗中聞”表明詩人懷念過去的日子,在澗水邊獨自傾聽夏蟬的鳴叫聲,回憶起過去郊園的時光,令人產生對美好記憶的向往之情。
整首詩以夏蟬的鳴叫聲為主題,通過描寫夏天的景象和夏蟬的鳴叫聲,傳達了一種暮夏時節的寂寥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之情。通過夏蟬的鳴叫,詩人引起了讀者對生命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他對逝去時光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許之情。
“一聽知何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ǐ wén xià chán
始聞夏蟬
cú xià shǔ wèi yàn, chán míng jǐng yǐ xūn.
徂夏暑未晏,蟬鳴景已曛。
yī tīng zhī hé chǔ, gāo shù dàn qīn yún.
一聽知何處,高樹但侵云。
xiǎng bēi yù shuāi chǐ, jié xiè shǔ lí qún.
響悲遇衰齒,節謝屬離群。
hái yì jiāo yuán rì, dú xiàng jiàn zhōng wén.
還憶郊園日,獨向澗中聞。
“一聽知何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