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隨芳草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地隨芳草盡”全詩
坐石看潮長,隔花聞鳥啼。
地隨芳草盡,樹與夕陽齊。
不是桃源路,行人亦自迷。
分類:
《春日郊行》王曼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日郊行
出門逢柳色,忽過野橋西。
坐石看潮長,隔花聞鳥啼。
地隨芳草盡,樹與夕陽齊。
不是桃源路,行人亦自迷。
中文譯文:
春天的郊外漫步
走出家門,眼前映入眼簾的是垂柳的婆娑景色,我無意中來到了野橋的西邊。
我坐在一塊石頭上看著潮水悠長地漲落,透過花叢隔著距離聆聽鳥兒的啼鳴。
大地隨著鮮花草綠的漸漸凋謝,樹木的影子與夕陽一同倒映在地面上。
這并非通往桃源的路,行人們也會在這里迷失方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春天的郊外景色,作者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人的行為感受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詩詞的語言簡練而富有意境,展示了唐宋詩人所追求的簡約自然的藝術風格。
首句描繪了柳樹的婆娑景色,通過出門邂逅的形容展示了作者的閑散之感。忽然間來到野橋的情節,更加凸顯了作者漫步的隨意性。第二句從坐在石頭上觀賞潮汐的場景入手,以及透過隔著花叢聆聽鳥兒鳴叫的方式,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感受和心境愉悅的情感。
第三句中,作者以地隨芳草盡,樹與夕陽齊的形容,表達了季節更迭和時間流逝的意境。最后一句“不是桃源路,行人亦自迷”通過桃源路的比喻,暗示著人們在尋找理想的過程中常常迷失方向,無法找到真正的歸宿。整則詩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迷失與探尋的呈現。
“地隨芳草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rì jiāo xíng
春日郊行
chū mén féng liǔ sè, hū guò yě qiáo xī.
出門逢柳色,忽過野橋西。
zuò shí kàn cháo zhǎng, gé huā wén niǎo tí.
坐石看潮長,隔花聞鳥啼。
dì suí fāng cǎo jǐn, shù yǔ xī yáng qí.
地隨芳草盡,樹與夕陽齊。
bú shì táo yuán lù, xíng rén yì zì mí.
不是桃源路,行人亦自迷。
“地隨芳草盡”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