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奸豪竊神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四海奸豪竊神器”全詩
南陽龍虎方斗爭,赤伏真人正天位。
先生高隱來富春,耕耒青山自如意。
一竿漁釣樂幽深,七里溪光弄蒼翠。
朝中天子思故人,物色寰中引其類。
先生獨步衣羊裘,咳唾浮云輕富貴。
足加帝腹傍無人,星動天文失躔次。
卓哉光武真圣君,終使狂奴畢高志。
云臺千尺盡功臣,誰肯回顧釣臺地。
分類:
《釣臺》劉昌言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釣臺》
漢業中微炎祚衰,
四海奸豪竊神器。
南陽龍虎方斗爭,
赤伏真人正天位。
先生高隱來富春,
耕耒青山自如意。
一竿漁釣樂幽深,
七里溪光弄蒼翠。
朝中天子思故人,
物色寰中引其類。
先生獨步衣羊裘,
咳唾浮云輕富貴。
足加帝腹傍無人,
星動天文失躔次。
卓哉光武真圣君,
終使狂奴畢高志。
云臺千尺盡功臣,
誰肯回顧釣臺地。
中文譯文:
《釣臺》
漢朝興盛逐漸衰微,
奸臣豪強奪走神器。
南陽之虎龍出方斗,
赤伏真人坐天位。
先生高隱來到富春,
耕耘在青山中得意。
一竿漁釣樂幽深,
七里溪水映蒼翠。
朝中的皇帝思念故人,
在全國物尋類似者。
先生獨步衣著羊裘,
嘲笑云彩輕看榮華。
充實皇帝的肚子旁空無一人,
星象變動失去軌道。
光武皇帝真圣明君,
最終實現奴才畢竟有野心。
千尺的云臺上盡是功臣,
但誰肯回顧起釣臺的地方。
詩意和賞析:
這首《釣臺》描繪了一個時代的混亂與衰落,以及一個智者高人在其中的隱逸生活。
詩人通過描述漢朝內外的紛爭和權力斗爭,表達了漢業的中微和祚衰。奸臣豪強篡奪了皇權,使得天下大亂,社稷危殆。
在這個亂世中,南陽龍虎飛騰,紛爭不斷,無論是真龍還是雄虎,都在爭奪天子的位置。而赤伏真人則代表智者的理想,他坐擁天位,擔當起重建天下的重任。
與此同時,先生(指詩人自己)選擇了高隱之地來到富春山水之間。在這里,他耕耘在青山之中,與自然相融,自得其樂。
一竿漁釣悠然自得,七里溪水清澈見底,反映出詩人內心的平靜與寧靜。這種寧靜不受世俗紛擾,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
詩中還有對朝中的天子的描寫,天子思念故人,希望能夠在全國范圍內物色到與自己類似的人才。而先生則以獨特的氣質和智慧引起了天子的注意。
先生看似平凡,但卻背負著高遠的理想,嘲笑浮華的富貴不屑一顧。他高居云端,獨步江湖,輕輕一唾便可讓浮云破滅。
然而,他的聲名和地位并未引起廷臣和官員的嫉妒,帝腹傍無人,無人敢觸碰他。同時,先生對于星象之變的輕視,預示著天文之學無法捉摸于他。
最后,詩人稱贊光武皇帝為真圣明君,他最終使得奴才畢竟有野心的愿望實現。云臺上千尺的功臣,卻無人肯回顧起釣臺的地方。這里一方面突顯了功高蓋主,被封為功臣的人只為自己的利益,不顧釣臺之地的榮辱;另一方面也寓意著先生選擇的隱逸之地被人遺忘,他的智慧和獨立精神未被珍視和理解。
整首詩表現了詩人對于亂世的反思和對于真善美的追求。詩中展現了先生超脫塵世物質追逐的精神境界,以及對智者知識的推崇。同時,也呼喚著一個真正的明君來治理亂世,讓智者的理想得以實現。
“四海奸豪竊神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ào tái
釣臺
hàn yè zhōng wēi yán zuò shuāi, sì hǎi jiān háo qiè shén qì.
漢業中微炎祚衰,四海奸豪竊神器。
nán yáng lóng hǔ fāng dòu zhēng, chì fú zhēn rén zhèng tiān wèi.
南陽龍虎方斗爭,赤伏真人正天位。
xiān shēng gāo yǐn lái fù chūn, gēng lěi qīng shān zì rú yì.
先生高隱來富春,耕耒青山自如意。
yī gān yú diào lè yōu shēn, qī lǐ xī guāng nòng cāng cuì.
一竿漁釣樂幽深,七里溪光弄蒼翠。
cháo zhōng tiān zǐ sī gù rén, wù sè huán zhōng yǐn qí lèi.
朝中天子思故人,物色寰中引其類。
xiān shēng dú bù yī yáng qiú, hāi tuò fú yún qīng fù guì.
先生獨步衣羊裘,咳唾浮云輕富貴。
zú jiā dì fù bàng wú rén, xīng dòng tiān wén shī chán cì.
足加帝腹傍無人,星動天文失躔次。
zhuō zāi guāng wǔ zhēn shèng jūn, zhōng shǐ kuáng nú bì gāo zhì.
卓哉光武真圣君,終使狂奴畢高志。
yún tái qiān chǐ jǐn gōng chén, shuí kěn huí gù diào tái dì.
云臺千尺盡功臣,誰肯回顧釣臺地。
“四海奸豪竊神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