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慚形穢的近義詞
自慚形穢的近義詞有:妄自菲薄,慚鳧企鶴,自感汗顏,自愧不如,自愧弗如,自暴自棄,自甘墮落,自知之明,自覺形穢,自輕自賤,茍且偷安,自慚形穢[zì cán xíng huì]的解釋:因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形容自愧不如別人。慚:慚愧;形:形體;穢:丑;骯臟;差。出自: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自慚形穢的近義詞詳解
- 1 妄自菲薄
- 拼音:
- wàng zì fěi bó
- 解釋:
- 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妄:過分地;菲薄:小看;輕視。
- 出處: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 2 慚鳧企鶴
- 拼音:
- cán fú qǐ hè
- 解釋:
- 比喻慚愧自己的短處,羨慕別人的長處。
- 出處: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養氣》:“若夫器分有限,智用無涯,或慚鳧企鶴,瀝辭鐫思。”
- 3 自愧不如
- 拼音:
- zì kuì bù rú
- 解釋:
- 自己慚愧;比不上別人。形容因自覺不如別人或有缺點而感到慚愧。
- 出處:
- 唐 元結《七不如篇序》:“元子常自愧不如孩孺。”
- 4 自愧弗如
- 拼音:
- zì kuì fú rú
- 解釋:
- 自感不如別人而內心慚愧。
- 出處: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邵九娘》:“妻亦心賢之,然自愧弗如,積慚成忌。”
- 5 自暴自棄
- 拼音:
- zì bào zì qì
- 解釋:
- 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棄自己。形容不知自愛;甘于落后。暴;糟蹋;棄:鄙棄。
- 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 6 自甘墮落
- 拼音:
- zì gān duò luò
- 解釋:
- 自己甘心思想行為向壞的方向發展
- 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2回:“你前程有在,但須澄心猛省,不可自甘墮落。”
- 7 自知之明
- 拼音:
- zì zhī zhī míng
- 解釋:
- 自己了解自己這樣的明智。指對自己的(優)缺點了解得透徹。明:明智。
- 出處:
-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 8 自覺形穢
- 拼音:
- zì jué xíng huì
- 解釋:
- 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后也泛指與人相比,自愧不如。
- 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驃騎王武子,是衛玠之舅,俊爽有風姿。見玠輒嘆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 9 自輕自賤
- 拼音:
- zì qīng zì jiàn
- 解釋:
- 輕、賤:輕視。卑視自己;不知自重。
- 出處: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二卷:“又且他家差老園公請你,有憑有據,須不是你自輕自賤。”
- 10 茍且偷安
- 拼音:
- gǒu qiě tōu ān
- 解釋:
- 不求上進;不顧將來;只貪圖眼前的安寧。茍且:得過且過;偷安:貪圖安逸。
- 出處:
- 宋 蘇軾《策略三》:“天下獨患柔弱而不振,怠惰而不肅,茍且偷安而不知長久之計。”
自慚形穢的反義詞
“自慚形穢”單字解釋
* 自慚形穢的近義詞有:妄自菲薄,慚鳧企鶴,自感汗顏,自愧不如,自愧弗如,自暴自棄,自甘墮落,自知之明,自覺形穢,自輕自賤,茍且偷安,自慚形穢[zì cán xíng huì]的解釋:因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形容自愧不如別人。慚:慚愧;形:形體;穢:丑;骯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