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樹一幟的近義詞
獨樹一幟的近義詞有:別具一格,別樹一幟,匠心獨運,異軍突起,標新立異,獨具匠心,獨豎一幟,獨辟蹊徑,自成一家,自我作古,自樹一幟,獨樹一幟[dú shù yī zhì]的解釋:單獨打起一面旗號。比喻風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門戶。出自:清 袁枚《隨園詩話》:“所以能獨樹一幟者,正為其不襲盛唐窠臼也。”
獨樹一幟的近義詞詳解
- 1 別具一格
- 拼音:
- bié jù yī gé
- 解釋:
- 格:格式;風格。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形容別致、新穎;與眾不同的樣子、風度等。
- 出處:
- 清 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又別具一格。”
- 2 別樹一幟
- 拼音:
- bié shù yī zhì
- 解釋:
- 別:另外;樹:建立。另外立起一面旗幟。比喻開創新路另成一家。
- 出處:
- 清 鄒容《革命軍》第二章:“中國士人,又有一種岸然道貌,根器特異,別樹一幟,以號于眾者。”
- 3 匠心獨運
- 拼音:
- jiàng xīn dú yùn
- 解釋:
- 運:運用;形容構思獨創;匠心:能工巧匠的構思;泛指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學作品等構思獨特、精巧。
- 出處:
- 唐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 4 異軍突起
- 拼音:
- yì jūn tū qǐ
- 解釋:
- 異軍:另外一支軍隊。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興起。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
- 5 標新立異
- 拼音:
- biāo xīn lì yì
- 解釋:
- 標:揭舉;立:樹立。持不同的態度或看法。提出新奇的見解和主張;表示與一般不同。
- 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于二家之表,立異義于眾賢之外。”
- 6 獨具匠心
- 拼音:
- dú jù jiàng xīn
- 解釋:
- 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獨特的巧妙心思。多指技術或藝術方面有創造性。
- 出處:
- 唐 張佑《題王右丞山水障》:“精華在筆端,咫尺匠心難。”
- 7 獨豎一幟
- 拼音:
- dú shù yī zhì
- 解釋:
- 同“獨樹一幟”。
- 出處:
- 清·袁枚《隨園詩話》:“所以能獨豎一幟者,正為不襲盛唐窠臼也。”
- 8 獨辟蹊徑
- 拼音:
- dú pì xī jìng
- 解釋:
- 辟:開辟;蹊徑:小路。獨自開創一條新路。比喻獨創新的方法或風格。
- 出處:
- 清 葉燮《原詩 外篇上》:“抹倒體裁、聲調、氣象、格力諸說,獨辟蹊徑,而栩栩然自是也。”
- 9 自成一家
- 拼音:
- zì chéng yī jiā
- 解釋:
- 在某種學術、藝術或技術上有獨創的見解或獨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體系和風格。也作“自出一家”。
- 出處:
- 唐 劉知幾《史通 載言》:“又詩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風雅比興,非三傳所取。”
- 10 自我作古
- 拼音:
- zì wǒ zuò gǔ
- 解釋:
- 由自己創始;不效法前人(作古:創始;創新)。指有所創新。
- 出處:
- 《唐大詔令集 貞觀五年封建功臣詔》:“自我作古,未必專依前典。”
- 11 自樹一幟
- 拼音:
- zì shù yī zhì
- 解釋:
- 比喻單獨建立一種風格、體制、派別或力量等。
- 出處:
- 清 袁枚《隨園詩話》卷一:“率皆攻排詆呵,自樹一幟,殊可笑也。”
獨樹一幟的反義詞
“獨樹一幟”單字解釋
* 獨樹一幟的近義詞有:別具一格,別樹一幟,匠心獨運,異軍突起,標新立異,獨具匠心,獨豎一幟,獨辟蹊徑,自成一家,自我作古,自樹一幟,獨樹一幟[dú shù yī zhì]的解釋:單獨打起一面旗號。比喻風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