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斷專行的近義詞
獨斷專行的近義詞有:一意孤行,一言堂,專權擅勢,剛愎自用,固執己見,大權獨攬,孤行己見,政由己出,獨攬大權,獨斷獨行,獨是獨非,獨行其是,獨行獨斷,獨裁專斷,稱孤道寡,自以為是,閉門造車,獨斷專行[dú duàn zhuān xíng]的解釋:斷:決斷;做決定。獨自作出決定;自己想怎樣做就怎樣做。形容行事不民主。出自: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在他卻不免有點獨斷獨行,不把督撫放在眼里。”
獨斷專行的近義詞詳解
- 1 一意孤行
- 拼音:
- yī yì gū xíng
- 解釋:
- 不接受人家的勸告;頑固地堅持自己的主觀意見去做(行:行動;做)。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禹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無食客。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
- 2 一言堂
- 拼音:
- yī yán táng
- 解釋:
- 舊時商店表示不二價的匾。現比喻領導缺乏民主作風,獨斷專行,一個人說了算
- 出處:
- 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黨和國家的民主生活逐漸不正常,一言堂、個人決定重大問題、個人崇拜、個人凌駕于組織之上一類家長制現象,不斷滋長。”
- 3 專權擅勢
- 拼音:
- zhuān quán shàn shì
- 解釋:
- 獨攬大權,獨斷專行
- 出處:
- 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先王之時,春陽君相,專權擅勢,蔽晦先王,獨制官事。”
- 4 剛愎自用
- 拼音:
- gāng bì zì yòng
- 解釋:
- 剛:強硬。愎:固執;任性。剛愎:倔強固執;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自用:自以為是。固執任性;自以為是。
- 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剛愎不仁,未肯用命。”
- 5 固執己見
- 拼音:
- gù zhí jǐ jiàn
- 解釋:
- 固:頑固;執:堅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見解;不肯改變。
- 出處:
- 《宋史 陳宓傳》:“固執己見,動失人心。”
- 6 大權獨攬
- 拼音:
- dà quán dú lǎn
- 解釋:
- 攬:把持;掌握。指獨自一人把持處理重要事情的權力。
- 出處:
- 清 曾樸《孽海花》第六回:“兵士又沒感情,他卻忘其所以,大權獨攬,只弄些小聰明,鬧些空意氣。”
- 7 孤行己見
- 拼音:
- gū xíng jǐ jiàn
- 解釋:
- 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固執地照自己的意見行事。
- 出處:
-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過去和現在都有這樣的人,企圖孤行己見,不尊重我們的意見,但是結果都不通。”
- 8 政由己出
- 拼音:
- zhèng yóu jǐ chū
- 解釋:
- 政令由一己發出。指把持大權,獨斷專行。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 9 獨攬大權
- 拼音:
- dú lǎn dà quán
- 解釋:
- 攬:把持。一個人把持著權力,獨斷專行。
- 出處:
- 歐陽山《三家巷》:“不是我小弟看中這份官職,貪戀這份錢財,可總不能讓那些赤化分子獨攬大權,為所欲為。”
- 10 獨斷獨行
- 拼音:
- dú duàn dú xíng
- 解釋:
- 行事專斷,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形容作風不民主。
- 出處:
- 清 容閎《西學東漸記》第19章:“予已預備隨時辭職,以便足下獨斷獨行。”
- 11 獨是獨非
- 拼音:
- dú shì dú fēi
- 解釋:
- 指不采納眾議,是與非自己說了算,獨斷專行。
- 出處:
- 《舊唐書 忠義傳上 王義方》:“天子置三公,九卿……本欲水火相濟,鹽梅相成,然后庶績咸熙,風雨交泰,亦不可獨是獨非,皆由圣旨。”
- 12 獨行其是
- 拼音:
- dú xíng qí shì
- 解釋:
- 是:對的。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只照自己認為對的去做。
- 出處:
- 茅盾《子夜》七:“美國還不能在世界上獨行其是,尤其在東方,他有兩個勁敵。”
- 13 獨行獨斷
- 拼音:
- dú xíng dú duàn
- 解釋:
- 同“獨斷獨行”。
- 出處:
- 郭希仁《從戎紀略》:“彥彪令各營于肩章均添‘四標’字樣,官長進謁皆稱邱大帥,儼然以兵馬都督自居,調遣布置,獨行獨斷。”
- 14 獨裁專斷
- 拼音:
- dú cái zhuān duàn
- 解釋:
- 斷:決斷,做決定。獨自做出決定,自己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 出處:
- 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封建時代獨裁專斷的惡習慣深中于群眾乃至一般黨員的頭腦中,一時掃除不凈,遇事貪圖便利,不喜歡麻煩的民主制度。”
- 15 稱孤道寡
- 拼音:
- chēng gū dào guǎ
- 解釋:
- 孤、寡:古代皇帝自稱。自封為王。比喻狂妄地以最高統治者自居。
- 出處:
- 《宣和遺事》前集:“天子道:‘咱八輩兒稱孤道寡。’”
- 16 自以為是
- 拼音: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釋:
- 自己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為:認為;是:對;正確)。
- 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眾皆悅之,自以為是。”
- 17 閉門造車
- 拼音:
- bì mén zào chē
- 解釋:
- 原意指只要按照同一規格;關起門來造成的車子;用起來也能合轍。現用以比喻不進行調查研究;只憑主觀想象辦事;不符合客觀實際。
- 出處:
- 宋 朱熹《或問》第五卷:“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
獨斷專行的反義詞
“獨斷專行”單字解釋
* 獨斷專行的近義詞有:一意孤行,一言堂,專權擅勢,剛愎自用,固執己見,大權獨攬,孤行己見,政由己出,獨攬大權,獨斷獨行,獨是獨非,獨行其是,獨行獨斷,獨裁專斷,稱孤道寡,自以為是,閉門造車,獨斷專行[dú duàn zhuān xíng]的解釋:斷:決斷;做決定。獨自作出決定;自己想怎樣做就怎樣做。形容行事不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