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上澆油的近義詞
火上澆油的近義詞有:如虎添翼,抱薪救火,挑撥離間,推波助瀾,推濤作浪,撮鹽入火,救焚益薪,添油熾薪,火上加油,火上添油,烈火烹油,雪上加霜,火上澆油[huǒ shàng jiāo yóu]的解釋: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憤怒;或助長事態的發展。也作“火上加油”。出自:元 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你只該勸你那丈夫便好,你倒走將來火上澆油。”
火上澆油的近義詞詳解
- 1 如虎添翼
- 拼音:
- rú hǔ tiān yì
- 解釋:
- 如同老虎長了翅膀。比喻強大的更加強大了。
- 出處: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63回:“那尤氏亦因沒了薛教授的禁持,信口的把個女兒教道,教得個女兒如虎添翼一般,那里聽薛夫人的解勸。”
- 2 抱薪救火
- 拼音:
- bào xīn jiù huǒ
- 解釋:
- 薪:柴草。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消除災害;結果不但沒有消除災害;反而使災害擴大。也作“負(背)薪救火”。
- 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薪不盡,火不滅。”
- 3 挑撥離間
- 拼音:
- tiǎo bō lí jiàn
- 解釋:
- 搬弄是非;使別人不團結。挑撥:引起;挑動;離間:隔開、拆散;使人不和睦。
- 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9回:“這個姓胡名福,最愛挑撥離間。”
- 4 推波助瀾
- 拼音:
- tuī bō zhù lán
- 解釋:
- 使水掀起波浪。比喻從旁鼓動;助長其聲勢;使事態擴大。瀾:大波浪。
- 出處:
- 隋 王通《文中子 問易》:“真君、建德之事,適足推波助瀾、縱風止燎爾!”
- 5 推濤作浪
- 拼音:
- tuī tāo zuò làng
- 解釋:
- 作:興起。推動波濤,掀起浪頭。比喻助長壞人壞事,煽動情緒,制造事端。
- 出處:
- 毛澤東《文匯報的資產階級方向應當批判》:“呼風喚雨,推濤作浪,或策劃于密室,或點火于基層。”
- 6 撮鹽入火
- 拼音:
- cuō yán rù huǒ
- 解釋:
- 撮:以指取物。鹽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
- 出處: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待去呵,小姐性兒撮鹽入火。”
- 7 救焚益薪
- 拼音:
- jiù fén yì xīn
- 解釋:
- 焚:火災;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錯誤的方法使問題更加嚴重
- 出處:
- 清 劉坤一《復李少荃制軍》:“所派之營務處何道臺,則人更陰狡,以之自輔,是猶救焚而益薪。”
- 8 添油熾薪
- 拼音:
- tiān yóu chì xīn
- 解釋:
- 猶言火上加油。比喻人為地激化矛盾,使事態嚴重。
- 出處:
- 明·李贄《與曾中野書》:“昨見公,令我兩個月心事頓然冰消凍解也。乃知向之勸我者,只為我添油熾薪耳。”
- 9 火上加油
- 拼音:
- huǒ shàng jiā yóu
- 解釋:
- 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憤怒或助長事態的發展
- 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回:“三荷包也不睬他,把他氣得越發火上加油了。”
- 10 火上添油
- 拼音:
- huǒ shàng tiān yóu
- 解釋:
- 見“火上澆油”。
- 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三回:“賈臬臺見他頂嘴,如火上添油,那氣格外來的大。”
- 11 烈火烹油
- 拼音:
- liè huǒ pēng yóu
- 解釋:
- 比喻聲勢氣焰很盛。
- 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3回:“眼見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
- 12 雪上加霜
- 拼音:
- xuě shàng jiā shuāng
- 解釋:
- 積雪上又添加寒霜。比喻接連遭受災難。
- 出處: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伊退步而立。師云:‘汝只解瞻前,不解顧后。’伊云:‘雪上更加霜!’”
火上澆油的反義詞
“火上澆油”單字解釋
* 火上澆油的近義詞有:如虎添翼,抱薪救火,挑撥離間,推波助瀾,推濤作浪,撮鹽入火,救焚益薪,添油熾薪,火上加油,火上添油,烈火烹油,雪上加霜,火上澆油[huǒ shàng jiāo yóu]的解釋: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憤怒;或助長事態的發展。也作“火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