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針的近義詞
海底撈針的近義詞有:去如黃鶴,大海撈針,杳如黃鶴,杳無消息,杳無音信,水底撈針,江中釣月,泥牛入海,海中撈月,海底撈月,石沉大海,緣木求魚,海底撈針[hǎi dǐ lāo zhēn]的解釋:在大海里撈一根針。形容很難找到。出自: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0卷:“一面點起民壯,分頭追捕,多應是海底撈針,那尋一個。”
海底撈針的近義詞詳解
- 1 大海撈針
- 拼音:
- dà hǎi lāo zhēn
- 解釋:
- 在大海里撈一枚針。比喻范圍大;沒有線索;事情很難辦成。含有白費力氣之意。
- 出處:
- 明 王錂《春蕪記 定計》:“覓利如大海撈針,攪禍似干柴引火。”
- 2 杳如黃鶴
- 拼音:
- yǎo rú huáng hè
- 解釋:
- 杳:無影無聲;黃鶴:傳說中仙人所乘的鶴。原指傳說中仙人騎著黃鶴飛去,從此不再回來。現比喻無影無蹤或下落不明。
- 出處:
- 唐 崔灝《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 3 杳無消息
- 拼音:
- yǎo wú xiāo xī
- 解釋:
- 杳:無影無蹤。沒有一點兒音信。
- 出處:
- 明 沈德符《野獲編》:“微聞有浮海行者,蹤跡可疑。乃南至閩廣近海諸地,無不遍歷,杳無消息。”
- 4 杳無音信
- 拼音:
- yǎo wú yīn xìn
- 解釋:
- 杳:不見蹤影;沒有跡象;音信:消息;回信。形容信息斷絕;了解不到對方的情況。
- 出處:
- 宋 黃孝邁《詠水仙》詞:“警鴻去后,輕拋素襪,杳無音信。”
- 5 水底撈針
- 拼音:
- shuǐ dǐ lāo zhēn
- 解釋:
- 在水底下撈一根針。形容很難找到。
- 出處:
- 元·吳昌齡《二郎收豬八戒》第三折:“俊兒夫似海內尋針,姻緣事在天數臨,無緣分怎的消任?直耽擱到如今。”
- 6 泥牛入海
- 拼音:
- ní niú rù hǎi
- 解釋:
- 泥塑的牛進入大海中就會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無音信。
- 出處: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潭州龍山和尚》:“我見兩個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
- 7 海中撈月
- 拼音:
- hǎi zhōng lāo yuè
- 解釋:
- 喻勞而無功,白費氣力。
- 出處:
-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臨安府也沒奈何,只得行個文書訪拿,先前的兩個轎夫,卻又不知姓名住址,無影無蹤,海中撈月,眼見得一個夫人送在別處去了。”
- 8 海底撈月
- 拼音:
- hǎi dǐ lāo yuè
- 解釋:
- 也作“水中撈月”、“海中撈月”。撈:撈取。從海中撈月亮。形容做事白費力氣;根本達不到目的。
- 出處: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7卷:“先前的兩個轎夫,卻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無蹤,海中撈月,眼見得一個夫人送在別處去了。”
- 9 石沉大海
- 拼音:
- shí chén dà hǎi
- 解釋:
- 石頭沉到海底。比喻從此沒有消息。
- 出處: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來,似石沉大海。”
- 10 緣木求魚
- 拼音:
- yuán mù qiú yú
- 解釋:
- 緣:順著;木:樹。沿著樹干爬上樹去捉魚。比喻方法不對;徒勞無功。
- 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海底撈針的反義詞
“海底撈針”單字解釋
* 海底撈針的近義詞有:去如黃鶴,大海撈針,杳如黃鶴,杳無消息,杳無音信,水底撈針,江中釣月,泥牛入海,海中撈月,海底撈月,石沉大海,緣木求魚,海底撈針[hǎi dǐ lāo zhēn]的解釋:在大海里撈一根針。形容很難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