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新立異的近義詞
標新立異的近義詞有:不落俗套,別具一格,別出心裁,別創新格,別開生面,別樹一幟,別辟蹊徑,另起爐灶,拔新領異,推陳出新,改弦更張,標奇立異,標新創異,標新取異,標新豎異,標新競異,標新領異,求新立異,獨具匠心,獨出心裁,獨樹一幟,獨辟蹊徑,矜奇立異,立異標新,自成一家,自我作古,革故鼎新,領異標新,標新立異[biāo xīn lì yì]的解釋:標:揭舉;立:樹立。持不同的態度或看法。提出新奇的見解和主張;表示與一般不同。出自: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于二家之表,立異義于眾賢之外。”
標新立異的近義詞詳解
- 1 不落俗套
- 拼音:
- bù luò sú tào
- 解釋:
- 落:停留,定正。不因襲陳舊的格式
- 出處:
- 臧克家《京華練筆三十年》:“我學習寫點評論性質的文章,給自己立兩個標準。一個是獨立思考,另一個是不落俗套。”
- 2 別具一格
- 拼音:
- bié jù yī gé
- 解釋:
- 格:格式;風格。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形容別致、新穎;與眾不同的樣子、風度等。
- 出處:
- 清 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又別具一格。”
- 3 別出心裁
- 拼音:
- bié chū xīn cái
- 解釋:
- 別:另外;裁:安排取舍;心裁:出于個人內心的設計、構思、籌劃。指另外想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新主意、新辦法。也作“別出新裁”、“自出心裁”。
- 出處:
- 明 李贄《水滸全書發凡》:“今別出心裁,不依舊樣,或特標于目外,或疊彩于回中。”
- 4 別開生面
- 拼音:
- bié kāi shēng miàn
- 解釋:
- 別:另外;開:開辟;開創;生面:新的面目。原指畫像經重新繪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開辟一種新局面或創造一種新的風格式樣。
- 出處:
- 唐 杜甫《丹青引》:“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趙次公注:“凌煙畫像顏色已暗,而曹將軍重為之畫,故云開生面。”
- 5 別樹一幟
- 拼音:
- bié shù yī zhì
- 解釋:
- 別:另外;樹:建立。另外立起一面旗幟。比喻開創新路另成一家。
- 出處:
- 清 鄒容《革命軍》第二章:“中國士人,又有一種岸然道貌,根器特異,別樹一幟,以號于眾者。”
- 6 另起爐灶
- 拼音:
- lìng qǐ lú zào
- 解釋:
- 另:另外。另外重支爐灶。比喻放棄原來的;另外從頭做起。
- 出處: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14回:“必至鬧到‘出而哇之’,飯羹莫辨,這才‘另起爐灶’。”
- 7 拔新領異
- 拼音:
- bá xīn lǐng yì
- 解釋:
- 指創立新意,提出獨特的見解。
- 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王逸少作會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孫興公謂王曰:‘支道林拔新領異,胸懷所及乃自佳,卿欲見不?’”
- 8 推陳出新
- 拼音:
- tuī chén chū xīn
- 解釋:
- 推出糧倉里的舊糧;更換新糧。引申為剔除舊事物中的糟粕;吸取精華;使之向新的方向發展。陳:倉儲存的舊糧。
- 出處:
- 《明史 范濟傳》:“嚴偽造之條,開倒換之法,推陳出新,無耗無阻。”
- 9 改弦更張
- 拼音:
- gǎi xián gēng zhāng
- 解釋:
- 換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變更方針、計劃、辦法或態度。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
- 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 10 標新創異
- 拼音:
- biāo xīn chuàng yì
- 解釋:
- 標:揭出,揭明;異:特別的。指提出新的見解,表示與眾不同
- 出處:
- 清 李漁《閑情偶寄 居室 房舍》:“以構造園亭之勝事,上之不能自出手眼,如標新創異之文人。”
- 11 標新取異
- 拼音:
- biāo xīn qǔ yì
- 解釋:
- 標:檢舉;異:特別的。提出新的見解,表示與眾不同,有創見
- 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8回:“秦妃子既能標新取異,剪彩為花,與湖山增勝。”
- 12 標新豎異
- 拼音:
- biāo xīn shù yì
- 解釋:
- 指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眾不同。
- 出處:
- 清 錢謙益《序》:“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抽黃對白,肥皮厚肉,其失也靡;標新豎異,牛鬼蛇神,其失也纖。”
- 13 標新競異
- 拼音:
- biāo xīn jìng yì
- 解釋:
- 指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眾不同。
- 出處:
- 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 雜觚 文人害國》;“魏大中答蕭元恒云:……衡文者日閱數十百卷,皆束書不觀,而荒于嬉者之文。得一二標新競異之文,安得有亟賞之而亟拔之。”
- 14 標新領異
- 拼音:
- biāo xīn lǐng yì
- 解釋:
- 標:提出;異:特別的。指提出新奇的見解,表示與眾不同
- 出處:
- 清 顧炎武《答俞右吉書》:“文定因之以痛哭流涕之懷,發標新領異之論,其去游夏之傳,益以遠矣。”
- 15 求新立異
- 拼音:
- qiú xīn lì yì
- 解釋:
- 立:豎立。追求新奇,以顯示與眾不同
- 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4回:“眾美人亦因煬帝留心裙帶,便個個求新立異蠱惑他,博片刻之歡。”
- 16 獨具匠心
- 拼音:
- dú jù jiàng xīn
- 解釋:
- 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獨特的巧妙心思。多指技術或藝術方面有創造性。
- 出處:
- 唐 張佑《題王右丞山水障》:“精華在筆端,咫尺匠心難。”
- 17 獨出心裁
- 拼音:
- dú chū xīn cái
- 解釋:
- 心裁:心中的構思、設計。原指詩文的構思、安排獨特新穎。現在泛指獨自想出與眾不同的辦法來。
- 出處: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王弼注釋《周易》,撇了象占舊解,獨出心裁,暢言義理,于是天下后世,凡言《易》言,莫不宗之。”
- 18 獨樹一幟
- 拼音:
- dú shù yī zhì
- 解釋:
- 單獨打起一面旗號。比喻風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門戶。
- 出處:
- 清 袁枚《隨園詩話》:“所以能獨樹一幟者,正為其不襲盛唐窠臼也。”
- 19 獨辟蹊徑
- 拼音:
- dú pì xī jìng
- 解釋:
- 辟:開辟;蹊徑:小路。獨自開創一條新路。比喻獨創新的方法或風格。
- 出處:
- 清 葉燮《原詩 外篇上》:“抹倒體裁、聲調、氣象、格力諸說,獨辟蹊徑,而栩栩然自是也。”
- 20 矜奇立異
- 拼音:
- jīn qí lì yì
- 解釋:
- 矜:夸耀;異:不同。炫耀奇特,標榜新異
- 出處:
- 林紓《序》:“所著《慎宜軒文》若干篇,氣專而寂,澹宕而有致,不矜奇立異,而言皆衷于名理。”
- 21 自成一家
- 拼音:
- zì chéng yī jiā
- 解釋:
- 在某種學術、藝術或技術上有獨創的見解或獨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體系和風格。也作“自出一家”。
- 出處:
- 唐 劉知幾《史通 載言》:“又詩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風雅比興,非三傳所取。”
- 22 自我作古
- 拼音:
- zì wǒ zuò gǔ
- 解釋:
- 由自己創始;不效法前人(作古:創始;創新)。指有所創新。
- 出處:
- 《唐大詔令集 貞觀五年封建功臣詔》:“自我作古,未必專依前典。”
- 23 革故鼎新
- 拼音:
- gé gù dǐng xīn
- 解釋:
- 除去舊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換代或重大改革。革:改革。故:舊的。
- 出處:
- 《周易 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 24 領異標新
- 拼音:
- lǐng yì biāo xīn
- 解釋:
- 指與眾不同,獨創一格
- 出處:
- 清 鄭觀應《盛世危言 商戰上》:“下至淫巧奇技,亦領異標新,錐刀競逐。”
標新立異的反義詞
“標新立異”單字解釋
* 標新立異的近義詞有:不落俗套,別具一格,別出心裁,別創新格,別開生面,別樹一幟,別辟蹊徑,另起爐灶,拔新領異,推陳出新,改弦更張,標奇立異,標新創異,標新取異,標新豎異,標新競異,標新領異,求新立異,獨具匠心,獨出心裁,獨樹一幟,獨辟蹊徑,矜奇立異,立異標新,自成一家,自我作古,革故鼎新,領異標新,標新立異[biāo xīn lì yì]的解釋:標:揭舉;立:樹立。持不同的態度或看法。提出新奇的見解和主張;表示與一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