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肝瀝膽的近義詞
披肝瀝膽的近義詞有:丹成相許,傾肝瀝膽,刳肝瀝膽,剖肝瀝膽,剖膽傾心,同心協力,同心同德,委以心腹,開誠布公,開誠相見,忠心耿耿,披瀝肝膽,披瀝肝膈,披肝瀝血,推心置腹,推誠相見,攄肝瀝膽,瀝膽披肝,真心誠意,破肝糜胃,破腦刳心,碧血丹心,肝膽披瀝,肝膽照人,肝膽相照,誠心誠意,赤膽忠心,赤誠相見,輸肝剖膽,輸肝瀝膽,隳肝嘗膽,隳肝瀝膽,隳膽抽腸,披肝瀝膽[pī gān lì dǎn]的解釋:披:披露;瀝:滴下。露出肝臟;滴出膽汁。比喻真心對待;傾吐心里話。也形容十分忠誠。出自:唐 劉賁《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機,兆存亡之變者,臣清披肝瀝膽,為陛下別白而重言之。”
披肝瀝膽的近義詞詳解
- 1 傾肝瀝膽
- 拼音:
- qīng gān lì dǎn
- 解釋:
- 形容對人極其忠誠。
- 出處:
- 宋·梅堯臣《聞密賜》:“傾肝瀝膽謝不敏,豈可便恃張良才。”
- 2 刳肝瀝膽
- 拼音:
- kū gān lì dǎn
- 解釋:
- 猶言披肝瀝膽。喻竭誠相見。
- 出處:
- 宋·司馬光《辭修起居注第五狀》:“煩讀圣聽至于四五,刳肝瀝膽,盈卷溢幅。”
- 3 剖肝瀝膽
- 拼音:
- pōu gān lì dǎn
- 解釋:
- 比喻開誠相待。
- 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承變色而起曰:公乃漢朝皇叔,故剖肝瀝膽以相告,公何詐也?”
- 4 剖膽傾心
- 拼音:
- pōu dǎn qīng xīn
- 解釋:
- 剖:破開。比喻竭盡忠誠或開誠相見
- 出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9卷:“直請到內衙床前,歡然談笑,說著民風、土俗、錢糧、政務,無一不剖膽傾心,津津不已。”
- 5 同心協力
- 拼音:
- tóng xīn xié lì
- 解釋:
-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協:合。
- 出處:
- 《梁書 王僧辯傳》:“討逆賊于咸陽,誅叛子于云夢,同心協力,克定邦家。”
- 6 同心同德
- 拼音:
- tóng xīn tóng dé
- 解釋:
- 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 出處:
- 《尚書 泰誓》:“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7 開誠布公
- 拼音:
- kāi chéng bù gōng
- 解釋:
- 開誠:敞開胸懷;表示誠意;布公:公正無私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指坦白無私、誠懇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見解。
- 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評論》:“諸葛亮之為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 8 開誠相見
- 拼音:
- kāi chéng xiāng jiàn
- 解釋:
- 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對人坦白直率;真誠相見。
- 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
- 9 忠心耿耿
- 拼音:
- zhōng xīn gěng gěng
- 解釋:
- 耿耿:忠誠的樣子。形容非常忠誠。
- 出處: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57回:“當日令尊伯伯為國捐軀,雖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 10 披瀝肝膽
- 拼音:
- pī lì gān dǎn
- 解釋:
- 見“披肝瀝膽”。
- 出處:
- 唐·權德輿《權載之文集·盧相公陳乞第五表》:“前后陳聞,披瀝肝膽,期切之至。”
- 11 披瀝肝膈
- 拼音:
- pī lì gān gé
- 解釋:
- 同“披肝瀝膽”。
- 出處:
- 宋·范仲淹《除樞密副使召赴闕陳讓第三狀》:“故臣等披瀝肝膈,屢有奏述,且乞在任,以盡疲駑。”
- 12 披肝瀝血
- 拼音:
- pī gān lì xuè
- 解釋:
- 比喻竭盡忠誠。
- 出處:
- 唐·柳宗元《為南承嗣請從軍狀》:“披肝瀝血,昧死上陳。”
- 13 推心置腹
- 拼音:
- tuī xīn zhì fù
- 解釋:
- 把赤誠的心交給人家。比喻真誠待人。推:拿出;置:安放。
- 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光武帝紀》:“蕭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 14 推誠相見
- 拼音:
- tuī chéng xiāng jiàn
- 解釋:
- 指以真心對待人。推:展示;誠:誠實的心意。
- 出處:
- 《北齊書 慕容紹宗傳》:“我與晉州推誠相待,何忽輒相猜阻,橫生此言。”
- 15 攄肝瀝膽
- 拼音:
- shū gān lì dǎn
- 解釋:
- 同“披肝瀝膽”。
- 出處:
- 元·揭傒斯《與蕭維斗書》:“竊為公計,莫若攄肝瀝膽,激昂慷慨,極論天下之賢士,求當今政令之得失。”
- 16 瀝膽披肝
- 拼音:
- lì dǎn pī gān
- 解釋:
- 比喻開誠相見。也形容非常忠誠。
- 出處:
- 唐 黃滔《啟裴侍郎》:“沾巾墮睫,瀝膽披肝,不在他門,誓于死節。”
- 17 真心誠意
- 拼音:
- zhēn xīn chéng yì
- 解釋:
- 心意真實誠懇,沒有虛假。
- 出處:
- 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須見底,各辦著個真心實意。”
- 18 破肝糜胃
- 拼音:
- pò gān mí wèi
- 解釋:
- 形容竭盡忠誠。
- 出處:
- 《晉書·劉聰載記》:“游獵無度,機管不修。臣等竊所未解,臣等所以破肝糜胃忘寢與食者也。”
- 19 破腦刳心
- 拼音:
- pò nǎo kū xīn
- 解釋:
- 猶剖心瀝血。比喻竭盡忠誠。
- 出處:
- 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既免刑誅,又獲祿食,圣恩弘大,天地莫量,破腦刳心,豈足為謝。”
- 20 碧血丹心
- 拼音:
- bì xuè dān xīn
- 解釋:
- 碧血:血化為碧玉;后指為正義事業而流的血;丹心:忠心。形容滿腔熱血;無限忠誠之心。也作“丹心碧血”。
- 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外物》:“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為碧。”
- 21 肝膽披瀝
- 拼音:
- gān dǎn pī lì
- 解釋:
- 猶言披肝瀝膽。比喻極盡忠誠。
- 出處:
- 湯增璧《崇俠論》:“食人之祿,不顧其患,非志士所忍出;當其發難,則亦慷慨悲歌,顧盼生姿,自謂肝膽披瀝,不忘平生一諾。”
- 22 肝膽照人
- 拼音:
- gān dǎn zhào rén
- 解釋:
- 指以赤誠之心待人
- 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你又怎保得住你那東人父子一定也像你這等肝膽照人,一心向熱的?”
- 23 肝膽相照
- 拼音:
- gān dǎn xiāng zhào
- 解釋:
- 形容對人忠誠;用真心相待。肝膽:比喻真誠的心。
- 出處:
- 宋 文天祥《與陳察院文龍書》:“所恃知己肝膽相照,臨書不憚傾倒。”
- 24 誠心誠意
- 拼音:
- chéng xīn chéng yì
- 解釋:
- 誠:真實的心意。真心誠意。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也作“誠心實意”。
- 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遠的誠心誠意來了,豈有個不教你見個真佛去的呢。”
- 25 赤膽忠心
- 拼音:
- chì dǎn zhōng xīn
- 解釋:
- 赤:赤誠、真誠;忠:忠誠。形容很忠誠;有時也指非常真誠的心。也作“忠心赤膽”。
- 出處:
- 清 錢采《說岳全傳》第30回:“赤膽忠心扶社稷。”
- 26 輸肝剖膽
- 拼音:
- shū gān pōu dǎn
- 解釋:
- 比喻對人極為忠誠。
- 出處:
- 唐·李白《行路難》:“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腰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 27 輸肝瀝膽
- 拼音:
- shū gān lì dǎn
- 解釋:
- 見“輸肝剖膽”。
- 出處:
- 宋·司馬光《辭門下侍郎第二札子》:“臣得輸肝瀝膽,極竭以聞道,就鼎鑊死且不朽,飲食寤寐不忘此志。”
- 28 隳肝嘗膽
- 拼音:
- huī gān cháng dǎn
- 解釋:
- 猶言隳肝瀝膽。
- 出處:
- 唐·張九齡《與李侍御書》:“惟教義之所矜,乃譏嫌之見及。恨不能隳肝嘗膽,徇知己以求申。”
- 29 隳肝瀝膽
- 拼音:
- huī gān lì dǎn
- 解釋:
- 隳:毀壞;瀝:液體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誠無比。
- 出處:
- 唐·元稹《上裴度相公書》:“宰物者雖朝許之以綸誥,暮許之以專席,厚則厚矣,遽責有隳肝瀝膽同廝養之用力,亦難哉!”
- 30 隳膽抽腸
- 拼音:
- huī dǎn chōu cháng
- 解釋:
- 猶言披肝瀝膽。表示真心誠意。
- 出處:
- 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雞人始唱,鶴蓋成陰,高門旦開,流水接軫,皆愿摩頂至踵,隳膽抽腸。”
披肝瀝膽的反義詞
“披肝瀝膽”單字解釋
* 披肝瀝膽的近義詞有:丹成相許,傾肝瀝膽,刳肝瀝膽,剖肝瀝膽,剖膽傾心,同心協力,同心同德,委以心腹,開誠布公,開誠相見,忠心耿耿,披瀝肝膽,披瀝肝膈,披肝瀝血,推心置腹,推誠相見,攄肝瀝膽,瀝膽披肝,真心誠意,破肝糜胃,破腦刳心,碧血丹心,肝膽披瀝,肝膽照人,肝膽相照,誠心誠意,赤膽忠心,赤誠相見,輸肝剖膽,輸肝瀝膽,隳肝嘗膽,隳肝瀝膽,隳膽抽腸,披肝瀝膽[pī gān lì dǎn]的解釋:披:披露;瀝:滴下。露出肝臟;滴出膽汁。比喻真心對待;傾吐心里話。也形容十分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