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驚膽落的近義詞
心驚膽落的近義詞有:六神無主,失魂落魄,心驚肉跳,心驚膽寒,心驚膽戰,心驚膽裂,提心吊膽,膽戰心驚,魂不守舍,魂不附體,魂飛天外,魂飛魄散,心驚膽落[xīn jīng dǎn luò]的解釋:同“心驚膽戰”。出自:宋·歐陽修《祭蘇子美文》:“人有遭之,心驚膽落,震汗如麻。”
心驚膽落的近義詞詳解
- 1 六神無主
- 拼音:
- liù shén wú zhǔ
- 解釋:
-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腎、脾、膽的神;無主:沒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亂;驚慌失措。
- 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嚇得知縣已六神無主,還有甚心腸去吃酒。”
- 2 失魂落魄
- 拼音:
- shī hún luò pò
- 解釋:
- 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出處:
- 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 3 心驚肉跳
- 拼音:
- xīn jīng ròu tiào
- 解釋:
- 擔心災禍臨頭;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極其恐懼。跳:發抖。
- 出處:
- 元 無名氏《爭報恩》:“不知怎么,這一會兒心驚肉戰,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
- 4 心驚膽寒
- 拼音:
- xīn jīng dǎn hán
- 解釋:
- 同“心驚膽戰”。
- 出處:
- 明·李日華《南西廂記·飛虎授首》:“心驚膽寒,渾身上淋漓雨汗。”
- 5 心驚膽戰
- 拼音:
- xīn jīng dǎn zhàn
- 解釋:
- 形容內心極度驚懼恐慌。戰:發抖。
- 出處:
- 元 無名氏《薩真人夜斷碧桃花》第三折:“一個個氣昂昂性兒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軟,不由我不心驚膽戰。”
- 6 心驚膽裂
- 拼音:
- xīn jīng dǎn liè
- 解釋:
- 同“心驚膽戰”。
- 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九回:“先鋒將魄散魂飛,合后兵心驚膽裂。”
- 7 提心吊膽
- 拼音:
- tí xīn diào dǎn
- 解釋:
- 吊:懸著;不塌實。心和膽好像懸起來;不塌實。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 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17回:“眾僧聞得此言,一個個提心吊膽,告天許愿。”
- 8 膽戰心驚
- 拼音: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解釋:
- 戰:通“顫”,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 出處:
-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三折:“見他時膽戰心驚,把似你無人處休眠思夢想。”
- 9 魂不守舍
- 拼音:
- hún bù shǒu shè
- 解釋:
- 舍:住宅;指人的軀體。靈魂離開了軀體。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驚恐萬分。
- 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管輅傳》裴松之注引三國 魏 管辰《管輅別傳》:“何之視侯,則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
- 10 魂不附體
- 拼音:
- hún bù fù tǐ
- 解釋:
- 魂:靈魂;魂魄。迷信的人認為人魂魄一離體;就失去知覺;無法行動。形容受到極大的驚嚇;恐懼萬分。有時也形容受到極大的誘惑;不能自主。
- 出處:
- 元 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一個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顏色,使小生魂不附體。”
- 11 魂飛天外
- 拼音:
- hún fēi tiān wài
- 解釋:
- 靈魂脫離軀體飛到天空之外。形容驚恐到極點。
- 出處:
-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圮橋進履》:“聽說罷,魂飛天外,好教我心驚失色。”
- 12 魂飛魄散
- 拼音:
- hún fēi pò sàn
- 解釋:
- 魂:靈魂;魄:是指所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指魂飛了;魄也散了。形容極度驚恐。
- 出處:
-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心驚膽落”單字解釋
* 心驚膽落的近義詞有:六神無主,失魂落魄,心驚肉跳,心驚膽寒,心驚膽戰,心驚膽裂,提心吊膽,膽戰心驚,魂不守舍,魂不附體,魂飛天外,魂飛魄散,心驚膽落[xīn jīng dǎn luò]的解釋:同“心驚膽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