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有虛名的近義詞
徒有虛名的近義詞有:名不副實,名存實亡,徒擁其名,徒擁虛名,徒有其名,徒負虛名,忝竊虛名,挹斗揚箕,枉擔虛名,虛名在外,虛有其表,徒有虛名[tú yǒu xū míng]的解釋:空有名望。指有名無實。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卻說司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聽是何將引兵守街亭。回報曰:‘乃馬良之弟馬謖也。’懿笑曰:‘徒有虛名,乃庸才耳!’”
徒有虛名的近義詞詳解
- 1 名不副實
- 拼音:
- míng bù fù shí
- 解釋:
- 名:名稱;副:相稱;相符合。名聲與事實不相符合。指空有虛名。
- 出處:
- 三國 魏 劉邵《人物志 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
- 2 名存實亡
- 拼音:
- míng cún shí wáng
- 解釋:
- 名義上還有;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
- 出處:
- 先秦 韓非《韓非子》:“惑主不然,計其入不計其出,出雖倍其入,不知其害,則是名得而實亡。”
- 3 徒擁其名
- 拼音:
- tú yōng qí míng
- 解釋:
- 徒:只。空有名望。指有名無實
- 出處:
- 《清朝野史大觀·清朝史料·軍機領袖》:“軍機大臣有時多至六七人,而權實操于領袖,新進者畫諾奉行,徒擁其名也。”
- 4 徒擁虛名
- 拼音:
- tú yōng xū míng
- 解釋:
- 見“徒有虛名”。
- 出處:
- 高陽《慈禧全傳》:“兵部徒擁虛名,擬正名為陸軍部,以練兵處、太仆寺并入,而海軍部暫隸焉。”
- 5 徒有其名
- 拼音:
- tú yǒu qí míng
- 解釋:
- 光有它的名。指有名無實。徒:空;白白地;名:不符合實際的名聲。
- 出處:
- 宋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銓選之門,徒有其名,莫責其實。”
- 6 徒負虛名
- 拼音:
- tú fù xū míng
- 解釋:
- 見“徒有虛名”。
- 出處:
- 茅盾《子夜》:“我知道趙伯韜肯放款子,就可惜我這‘紅頭火柴’徒負虛名,和這位財神爺竟沒有半面之交!”
- 7 忝竊虛名
- 拼音:
- tiǎn qiè xū míng
- 解釋:
- 忝:謙詞,愧;竊:竊據。空有虛名
- 出處:
- 清·曾國藩《曾國藩日記》:“忝竊虛名,毫無實際,愧悔之至!”
- 8 挹斗揚箕
- 拼音:
- yì dòu yáng jī
- 解釋:
- 《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孔穎達疏:“言維此天上,其南則有箕星,不可以簸揚米粟;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漿。”因以“挹斗揚箕”謂徒有虛名。
- 出處:
- 《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孔穎達疏:“言維此天上,其南則有箕星,不可以簸揚米粟;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不可以挹■(奭斗)其酒漿。”
- 9 枉擔虛名
- 拼音:
- wǎng dān xū míng
- 解釋:
- 枉:徒然。白白占有名位,形同虛設;空有其名并無實際內容
- 出處: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現在這兩位姨娘,也是枉擔虛名的。”
- 10 虛名在外
- 拼音:
- xū míng zài wài
- 解釋:
- 虛名: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名聲。在外界有一個虛而不實的名聲
- 11 虛有其表
- 拼音:
- xū yǒu qí biǎo
- 解釋:
- 表面上看起來很好;實際上并不好。虛:空;表:外表。
- 出處:
- 唐 鄭處誨《明皇雜錄》:“嵩既退,上擲其草于地:‘虛有其表耳!’”
徒有虛名的反義詞
“徒有虛名”單字解釋
* 徒有虛名的近義詞有:名不副實,名存實亡,徒擁其名,徒擁虛名,徒有其名,徒負虛名,忝竊虛名,挹斗揚箕,枉擔虛名,虛名在外,虛有其表,徒有虛名[tú yǒu xū míng]的解釋:空有名望。指有名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