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衣旰食的近義詞
宵衣旰食的近義詞有:專心致志,臥薪嘗膽,夙夜不懈,夜以繼日,孜孜不倦,廢寢忘餐,握發吐哺,日理萬機,旰食宵衣,昃食宵衣,未明求衣,宵衣旰食[xiāo yī gàn shí]的解釋: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很晚了才吃飯。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奮刻苦;從早到晚不懈怠。出自:唐 陸贄《興元論解姜公輔狀》:“乃是陛下握發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宵衣旰食的近義詞詳解
- 1 專心致志
- 拼音: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解釋:
- 心里很專一;注意力集中。致:極盡;志:心意;志趣。
- 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 2 臥薪嘗膽
- 拼音:
- wò xīn cháng dǎn
- 解釋:
-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經常嘗一嘗苦膽。比喻刻苦激勵自身;堅定報仇雪恥的意志。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 3 夙夜不懈
- 拼音:
- sù yè bù xiè
- 解釋:
- 夙夜:早晚;懈:懈怠松弛。日夜勤勞,不怠惰
- 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孫皓傳》裴松之注引《吳錄》:“其讀書夙夜不懈,肅奇之。”
- 4 夜以繼日
- 拼音:
- yè yǐ jì rì
- 解釋:
- 以:用;拿;繼:繼續連接。用晚上的時間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 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 5 孜孜不倦
- 拼音:
-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釋:
-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樣子)。
- 出處:
- 《尚書 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后漢書 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志 蜀書 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 6 廢寢忘餐
- 拼音:
- fèi qǐn wàng cān
- 解釋:
- 忘記了睡覺,顧不得吃飯。形容對某事專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學習。
- 出處:
- 南朝 齊 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 7 握發吐哺
- 拼音:
- wò fā tǔ bǔ
- 解釋:
- 《韓詩外傳》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其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史記·魯周公世家》亦記此事。后因以“握發吐哺”比喻為國家禮賢下士,殷
- 出處:
- 《韓詩外傳》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其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史記·魯周公世家》亦記此事。
- 8 日理萬機
- 拼音:
- rì lǐ wàn jī
- 解釋:
- 理:處理;萬機:紛繁的政務。指帝王宰相每天要處理許許多多的事務。現指國家領導人為國事日夜操勞。
- 出處:
- 明 余繼登《典故紀聞》第二卷:“朕日理萬機,不敢斯須自逸,誠思天下大業以艱難得之,必當以艱難守之。”
- 9 旰食宵衣
- 拼音:
- gàn shí xiāo yī
- 解釋:
- 天色很晚才吃飯,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形容勤于政事
- 出處:
- 南朝 陳 徐陵《陳文帝哀策文》:“勤民聽政,旰食宵衣。”
- 10 昃食宵衣
- 拼音:
- zè shí xiāo yī
- 解釋:
- 入夜才吃晚飯,天不亮就穿衣起床。指勤于政務。
- 出處:
- 南朝陳徐陵《陳文皇帝哀冊文》:“勤民聽政,昃食宵衣。”
- 11 未明求衣
- 拼音:
- wèi míng qiú yī
- 解釋:
- 天沒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
- 出處:
- 《梁書·顧協傳》:“伏惟陛下未明求衣,思賢如渴,爰發明詔,各舉所知。”
宵衣旰食的反義詞
“宵衣旰食”單字解釋
* 宵衣旰食的近義詞有:專心致志,臥薪嘗膽,夙夜不懈,夜以繼日,孜孜不倦,廢寢忘餐,握發吐哺,日理萬機,旰食宵衣,昃食宵衣,未明求衣,宵衣旰食[xiāo yī gàn shí]的解釋: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很晚了才吃飯。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奮刻苦;從早到晚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