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以待斃的近義詞
坐以待斃的近義詞有:劫數難逃,在劫難逃,坐以待亡,坐而待弊,坐而待斃,安坐待斃,束手就擒,束手待斃,洗頸就戮,自投羅網,坐以待斃[zuò yǐ dài bì]的解釋:待:等待;斃:死。坐著等死。指無力抗爭或不想抗爭。出自:先秦 管仲《管子 參患》:“短兵待遠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
坐以待斃的近義詞詳解
- 1 劫數難逃
- 拼音:
- jié shù nán táo
- 解釋:
- 佛家用語,命中注定的災禍。命中注定的災禍難以逃脫。
- 出處: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0回:“那怕你佛祖親來,也消了胸中五氣。逢此陣劫數難逃,遇他時真人怎躲。”
- 2 在劫難逃
- 拼音:
- zài jié nán táo
- 解釋:
- 劫:劫數。佛教指大災難。原指命中注定;后指不可避免的災難。
- 出處:
- 元 無名氏《馮玉蘭夜月泣江舟》:“那兩個是船家將錢覓到,也都在劫數里不能逃。”
- 3 坐以待亡
- 拼音:
- zuò yǐ dài wáng
- 解釋:
- 待:等待。坐著等死。形容不積極想辦法找出路
- 出處:
- 梁啟超《政聞時言·讀宣統二年十月三日上諭感言》:“人心風俗其他之病征尚不深患,而惟此坐以待亡之心理最為足患。”
- 4 坐而待弊
- 拼音:
- zuò ér dài bì
- 解釋:
- 坐著等死。比喻遭遇危難而不采取積極的措施。
- 出處:
- 語出三國 蜀 諸葛亮《后出師表》:“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 5 坐而待斃
- 拼音:
- zuò ér dài bì
- 解釋:
- 坐著等死。比喻遭遇危難而不采取積極的坐著等死措施。
- 出處:
- 語出三國 蜀 諸葛亮《后出師表》:“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 6 安坐待斃
- 拼音:
- ān zuò dài bì
- 解釋:
- 坐著等死。指不積極想辦法,坐等滅亡。
- 出處:
- 明 李贄《焚書 復鄧鼎石》:“惟是世人無才無術,或有才術矣,又恐利害及身,百般趨避,故亦遂因循不理,安坐待斃。”
- 7 束手就擒
- 拼音:
- shù shǒu jiù qín
- 解釋:
- 束:捆;綁;就:接受。捆起手來讓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讓人捉住。
- 出處:
- 《宋史 苻彥卿傳》:“與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戰,然未必死。”
- 8 束手待斃
- 拼音:
- shù shǒu dài bì
- 解釋:
- 捆起手來等死。比喻遇到困難不積極想辦法;坐著等失敗。
- 出處:
- 《宋史 禮志十七》:“與其束手待斃,曷若并計合謀,同心戮力。”
- 9 洗頸就戮
- 拼音:
- xǐ jǐng jiù lù
- 解釋:
- 把脖子洗凈,伸到刀下受斬。比喻等待滅亡。
- 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2回:“今且放汝回去,說與孫權:洗頸就戮!”
- 10 自投羅網
- 拼音:
- zì tóu luó wǎng
- 解釋:
- 比喻自己進入圈套。也比喻自己找死或自己上當。
- 出處:
- 三國 魏 曹植《野田黃雀行》:“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坐以待斃的反義詞
“坐以待斃”單字解釋
* 坐以待斃的近義詞有:劫數難逃,在劫難逃,坐以待亡,坐而待弊,坐而待斃,安坐待斃,束手就擒,束手待斃,洗頸就戮,自投羅網,坐以待斃[zuò yǐ dài bì]的解釋:待:等待;斃:死。坐著等死。指無力抗爭或不想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