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衷共濟的近義詞
和衷共濟的近義詞有:分庭抗禮,合衷共濟,同室操戈,同心共濟,同心協力,同心合力,同心同德,同氣連枝,同甘共苦,同舟共濟,團結一心,通力合作,風雨同舟,齊心協力,和衷共濟[hé zhōng gòng jì]的解釋:衷:內心;濟:渡水。大家一條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團結一致;克服困難。出自:《尚書 皋陶謨》:“同寅協恭和衷哉。”《國語 魯語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濟而已。”
和衷共濟的近義詞詳解
- 1 分庭抗禮
- 拼音:
- fēn tíng kàng lǐ
- 解釋:
- 庭:庭院;抗:對等;相當;抗禮:行平等的禮。古時賓客和主人相見;分別站在庭院兩邊相對行禮;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對方以平等或對等的關系相處;不分上下。有時比喻互相對立或搞分裂、鬧獨立。
- 出處:
- 莊周《莊子 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
- 2 合衷共濟
- 拼音:
- hé zhōng gòng jì
- 解釋:
- 猶言同心協力。
- 出處:
- 謝彬《民國政黨史》第四節:“進步黨亦感兩黨提攜之必要,故遇事胥能合衷共濟。”
- 3 同室操戈
- 拼音:
- tóng shì cāo gē
- 解釋:
- 自家人動刀槍。泛指內部相爭。操:拿;戈:古代的一種兵器。
- 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鄭玄傳》:“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 4 同心共濟
- 拼音:
- tóng xīn gòng jì
- 解釋:
- 亦作“同心協濟”。謂齊心協力,克服困難。
- 出處:
- 宋·歐陽修《朋黨論》:“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共濟。”
- 5 同心協力
- 拼音:
- tóng xīn xié lì
- 解釋:
-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協:合。
- 出處:
- 《梁書 王僧辯傳》:“討逆賊于咸陽,誅叛子于云夢,同心協力,克定邦家。”
- 6 同心合力
- 拼音:
- tóng xīn hé lì
- 解釋:
- 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同氣連枝
- 出處: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7 同心同德
- 拼音:
- tóng xīn tóng dé
- 解釋:
- 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 出處:
- 《尚書 泰誓》:“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8 同氣連枝
- 拼音:
- tóng qì lián zhī
- 解釋:
- 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 出處:
- 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孔懷兄弟,同氣連枝。”
- 9 同甘共苦
- 拼音:
- tóng gān gòng kǔ
- 解釋:
-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擔苦難。比喻同歡樂;共患難。甘:甜;苦:苦難。
- 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 10 同舟共濟
- 拼音: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解釋:
- 同坐一條船過河;比喻同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舟:船;濟:渡水。
- 出處:
- 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 11 通力合作
- 拼音:
- tōng lì hé zuò
- 解釋:
- 不分彼此;共同努力。通:聯合。
- 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盍徹乎”宋 朱熹注:“一夫受田百畝,而與同溝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計畝均收。”
- 12 風雨同舟
- 拼音:
- fēng yǔ tóng zhōu
- 解釋:
- 舟:船。在風雨中同乘在一條船上;一起與風雨搏斗。比喻共同經歷患難。
- 出處:
-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13 齊心協力
- 拼音:
- qí xīn xié lì
- 解釋:
- 協力:合力。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
- 出處:
- 《周書 崔謙傳》:“然后與宇文行臺,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勛,復興于茲日矣。”
和衷共濟的反義詞
“和衷共濟”單字解釋
* 和衷共濟的近義詞有:分庭抗禮,合衷共濟,同室操戈,同心共濟,同心協力,同心合力,同心同德,同氣連枝,同甘共苦,同舟共濟,團結一心,通力合作,風雨同舟,齊心協力,和衷共濟[hé zhōng gòng jì]的解釋:衷:內心;濟:渡水。大家一條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團結一致;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