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室操戈的近義詞
同室操戈的近義詞有:兄弟鬩墻,分崩離析,同仇敵愾,同床異夢,同氣連枝,和衷共濟,操戈同室,煮荳燃萁,煮豆燃萁,相煎何急,禍起蕭墻,自相殘殺,自相魚肉,同室操戈[tóng shì cāo gē]的解釋:自家人動刀槍。泛指內部相爭。操:拿;戈:古代的一種兵器。出自: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鄭玄傳》:“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同室操戈的近義詞詳解
- 1 兄弟鬩墻
- 拼音:
- xiōng dì xì qiáng
- 解釋:
- 指兄弟之間發生糾紛;也比喻內部爭斗。鬩:爭吵;爭斗。
- 出處:
- 《詩經 小雅 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2 分崩離析
- 拼音:
- fēn bēng lí xī
- 解釋:
- 崩:倒塌崩裂;析:散開;解體。分裂崩潰;離散解體。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 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 3 同仇敵愾
- 拼音:
- tóng chóu dí kài
- 解釋:
- 同仇:共同對敵;敵:對抗,抵拒;愾:憤怒。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 出處:
- 《詩經 秦風 無衣》:“與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
- 4 同床異夢
- 拼音:
- tóng chuáng yì mèng
- 解釋:
- 睡在一張床上;做著不同的夢。原指夫妻感情不和。比喻同作一件事;各有各的打算。
- 出處:
- 宋 陳亮《與朱元晦秘書書 乙巳春書之一》:“同床各做夢,周公且不能學得,何必一一說到孔明哉!”
- 5 同氣連枝
- 拼音:
- tóng qì lián zhī
- 解釋:
- 魚肉:當作魚肉一般任意宰割。比喻內部自相魚肉
- 出處:
- 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孔懷兄弟,同氣連枝。”
- 6 和衷共濟
- 拼音:
- hé zhōng gòng jì
- 解釋:
- 衷:內心;濟:渡水。大家一條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團結一致;克服困難。
- 出處:
- 《尚書 皋陶謨》:“同寅協恭和衷哉。”《國語 魯語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濟而已。”
- 7 操戈同室
- 拼音:
- cāo gē tóon shì
- 解釋:
- 指兄弟相殘或內部紛爭。
- 出處:
- 孫中山《大總統勸告北軍將士書》:“以滿人竊位之私心,開漢族仇殺之慘禍,操戈同室,貽笑外人。”
- 8 煮豆燃萁
- 拼音:
- zhǔ dòu rán qí
- 解釋:
- 用豆秸煮豆子;原比喻弟兄間互相殘害。今比喻自家人鬧不團結;自相傷害。燃:燒;萁:豆秸。
- 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 9 相煎何急
- 拼音:
- xiāng jiān hé jí
- 解釋:
- 煎:煮;何:多么;急:緊迫。煮得為什么那樣急。比喻兄弟間自相殘害。
- 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10 禍起蕭墻
- 拼音:
- huò qǐ xiāo qiáng
- 解釋:
- 蕭墻: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墻;用作屏風。比喻家里、內部。禍亂從內部發生。
- 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 11 自相殘殺
- 拼音:
- zì xiāng cán shā
- 解釋:
- 自己人互相殺害。殘:傷害。
- 出處:
- 《晉書 石季龍載記下》:“季龍十三子,五人為冉閔所殺,八人自相殘殺。”
- 12 自相魚肉
- 拼音:
- zì xiāng yú ròu
- 解釋:
- 魚肉:以人為魚肉;比喻殘殺。比喻內部自相殘殺。
- 出處:
- 《晉書 劉元海載記》:“今司馬氏父子兄弟自相魚肉,此天厭晉德,授之于我。”
同室操戈的反義詞
“同室操戈”單字解釋
* 同室操戈的近義詞有:兄弟鬩墻,分崩離析,同仇敵愾,同床異夢,同氣連枝,和衷共濟,操戈同室,煮荳燃萁,煮豆燃萁,相煎何急,禍起蕭墻,自相殘殺,自相魚肉,同室操戈[tóng shì cāo gē]的解釋:自家人動刀槍。泛指內部相爭。操:拿;戈:古代的一種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