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傳心授的近義詞
口傳心授的近義詞有:不立文字,以心傳心,口口相傳,口耳相傳,口耳相承,衣缽相傳,口傳心授[kǒu chuán xīn shòu]的解釋:心授:不立文字;以師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傳法授受。通過口頭講述和心中悟解來傳授。出自:明 解縉《春雨雜述 評書》:“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
口傳心授的近義詞詳解
- 1 不立文字
- 拼音:
- bù lì wén zì
- 解釋:
- 佛家語,指禪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經卷,唯以師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傳法授受。
- 出處: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七佛 釋迦牟尼佛》:“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2 以心傳心
- 拼音:
- yǐ xīn chuán xīn
- 解釋:
- 佛教禪宗用語。指離開語文文字而以慧心相傳授。
- 出處: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行由品》:“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
- 3 口口相傳
- 拼音:
- kǒu kǒu xiāng chuán
- 解釋:
- 不著文學,口頭相傳。
- 出處:
- 宋 洪邁《夷堅丙志 黃十翁》:“汝還世五年,傳吾語于人間,作善者即生人世,受安樂福;作惡者萬劫不回,受無間苦。令聞此者口口相傳。”
- 4 口耳相傳
- 拼音:
- kǒu ěr xiāng chuán
- 解釋:
- 口說耳聽地往下傳授
- 出處:
-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口耳相傳,或逮后世。”
- 5 口耳相承
- 拼音:
- kǒu ěr xiāng chéng
- 解釋:
- 謂接受傳聞。
- 出處:
- 明·方孝孺《答王仲縉書》:“數年來士大夫不察其實,口耳相承,猥有所稱引。”
- 6 衣缽相傳
- 拼音:
- yī bō xiāng chuán
- 解釋:
- 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
- 出處:
- 《舊唐書 方伎傳 神秀》:“昔后魏末,有僧達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云自釋迦相傳,有衣缽為記,世相付授。”
“口傳心授”單字解釋
* 口傳心授的近義詞有:不立文字,以心傳心,口口相傳,口耳相傳,口耳相承,衣缽相傳,口傳心授[kǒu chuán xīn shòu]的解釋:心授:不立文字;以師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傳法授受。通過口頭講述和心中悟解來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