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推半就的近義詞
半推半就的近義詞有:不即不離,半真半假,明推暗就,欲就還推,若即若離,虛情假意,裝模作樣,半推半就[bàn tuī bàn jiù]的解釋:推:推辭;就:靠攏;接受。一面推辭;一面接受。形容表面推辭;但內心愿意接受;假意拒絕的樣子。出自: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揾香腮。”
半推半就的近義詞詳解
- 1 不即不離
- 拼音:
- bù jí bù lí
- 解釋:
- 即:靠近;離:疏遠。既不親近也不疏遠。本是佛教用語;后用來指對待別人的態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遠。也用來表示差不離、不離譜(兒)。
- 出處:
- 《圓覺經》上卷:“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做夢。”
- 2 半真半假
- 拼音:
- bàn zhēn bàn jiǎ
- 解釋:
- 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實的。
- 出處:
- 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這里千回右轉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數樁。半真半假喬摸樣,宜嗔宜喜嬌情況,知疼知熱俏心腸。”
- 3 明推暗就
- 拼音:
- míng tuī àn jiù
- 解釋:
- 表面上推拒,暗地里接受。形容裝腔作勢、假意拒絕的樣子
- 出處:
- 清 李漁《慎鸞交 債餌》:“那老婆子走來央求我,被我故意作難,說了幾句明推暗就的話,少不得我前腳走到,他后腳自會趕來。”
- 4 若即若離
- 拼音:
- ruò jí ruò lí
- 解釋:
- 即;湊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對人保持一定距離。
- 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這邊兩個新人在新房里乍來乍去,如蛺蝶穿花;若即若離,似蜻蜓點水。”
- 5 虛情假意
- 拼音:
- xū qíng jiǎ yì
- 解釋:
- 虛假的情意。指虛偽做作;假裝殷勤。
- 出處: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我也見出你那心來了,一味在我面上虛情假意,到老還疼你那正經夫妻。”
- 6 裝模作樣
- 拼音:
- zhuāng mó zuò yàng
- 解釋:
- 故意裝樣子作姿態。形容做作;不自然。
- 出處:
- 元 無名氏《凍蘇秦》:“也不問別來無恙,放下一張飯床,上面都沒擺當,冷酒冷湯,著咱如何近傍,百般裝模作樣。”
半推半就的反義詞
“半推半就”單字解釋
* 半推半就的近義詞有:不即不離,半真半假,明推暗就,欲就還推,若即若離,虛情假意,裝模作樣,半推半就[bàn tuī bàn jiù]的解釋:推:推辭;就:靠攏;接受。一面推辭;一面接受。形容表面推辭;但內心愿意接受;假意拒絕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