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羅萬象的近義詞
包羅萬象的近義詞有:一應俱全,萬象包羅,包羅萬有,地負海涵,山包海匯,應有盡有,無所不包,無所不有,苞籠萬象,面面俱到,包羅萬象[bāo luó wàn xiàng]的解釋:包羅:收集、容納;大范圍的包括;萬象:宇宙間萬物萬事的景象。包括了形形色色一切景象。形容內容豐富龐雜;無所不包。出自:《黃帝宅經》上卷:“所以包羅萬象,舉一千從。”
包羅萬象的近義詞詳解
- 1 一應俱全
- 拼音:
- yī yīng jù quán
- 解釋:
- 應該有的都齊備了。(一應:所有一切;俱:都)。
- 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那案子上調和作料,一應俱全。”
- 2 萬象包羅
- 拼音:
- wàn xiàng bāo luó
- 解釋:
- 象:形狀,樣子;萬象:宇宙間萬物萬事的景象;羅:捕鳥的網;包羅:容納。包含容納一切。形容內容豐富,無所不有
- 出處: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4回:“萬象包羅為一處,方知截教有鴻蒙。”
- 3 包羅萬有
- 拼音:
- bāo luó wàn yǒu
- 解釋:
- 猶包羅萬象。
- 出處:
- 郭沫若《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他所關心的事,真是包羅萬有。”
- 4 地負海涵
- 拼音:
- dì fù hǎi hán
- 解釋:
- 謂大地負載萬物,海洋容納百川。形容包羅萬象,含蘊豐富。語本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志銘》:“其富若生蓄,萬物必具,海含地負,放恣橫從,無所統紀。”語本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志銘》:“其富若生蓄,萬物必具,海含地負,放恣橫從,無所統紀。”
- 出處:
- 語出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志銘》:“其富若生蓄,萬物必具,海含地負,放恣橫從,無所統紀。”
- 5 山包海匯
- 拼音:
- shān bāo hǎi huì
- 解釋:
- 包:包容;匯:眾水會合。匯聚。比喻包羅萬象
- 出處:
- 明·胡應麟《少皇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山包海匯,各適厥用。”
- 6 應有盡有
- 拼音:
- yīng yǒu jìn yǒu
- 解釋:
- 應該有的都有。形容十分齊備。
- 出處:
- 《宋書 江智淵傳》:“懷文每稱之曰:‘人所應有盡有,人所應無盡無,其江智淵乎!’”
- 7 無所不包
- 拼音:
- wú suǒ bù bāo
- 解釋:
- 包:包容。沒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東西非常多。
- 出處:
- 東漢 王充《論衡》:“故夫大人之胸懷非一,才高知大,故其于道術,無所不包。”
- 8 無所不有
- 拼音:
- wú suǒ bù yǒu
- 解釋:
- 沒有什么沒有的。即應有盡有。
- 出處:
- 唐 李朝威《柳毅傳》:“始見臺閣相向,門戶千萬,奇草珍木,無所不有。”
- 9 苞籠萬象
- 拼音:
- bāo lóng wàn xiàng
- 解釋:
- 苞:通“包”,包含;籠:收羅;象:形狀,樣子。包含容納一切。形容內容豐富,無所不包
- 出處:
- 隋·劉善經《四聲論》:“夫四聲者,無響不到,不言不攝,總括三才,苞籠萬象。”
- 10 面面俱到
- 拼音:
- miàn miàn jù dào
- 解釋:
- 俱:都。各方面都照顧到。也指雖然各方面都照顧到;但重點不突出;很一般化。
- 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7回:“他八股做得精通,自然辦起事來亦就面面俱到了。”
包羅萬象的反義詞
“包羅萬象”單字解釋
* 包羅萬象的近義詞有:一應俱全,萬象包羅,包羅萬有,地負海涵,山包海匯,應有盡有,無所不包,無所不有,苞籠萬象,面面俱到,包羅萬象[bāo luó wàn xiàng]的解釋:包羅:收集、容納;大范圍的包括;萬象:宇宙間萬物萬事的景象。包括了形形色色一切景象。形容內容豐富龐雜;無所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