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發指的近義詞
令人發指的近義詞有:不共戴天,令人切齒,你死我活,勢不兩立,怒不可遏,怒發沖冠,怒氣沖沖,誓不兩立,令人發指[lìng rén fà zhǐ]的解釋:令:使得;發指:頭發豎起來。憤怒得使人頭發都豎直起來。也作“令人發豎。”出自:莊周《莊子 盜跖》:“謁者入通,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
令人發指的近義詞詳解
- 1 不共戴天
- 拼音:
- bù gòng dài tiān
- 解釋:
- 共:共同;戴:頂著。不跟仇敵在同一個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極深;誓不兩立。
- 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 2 令人切齒
- 拼音:
- lìng rén qiè chǐ
- 解釋:
- 令:使;切齒:牙齒相磨切,表示極其憤恨。使人非常憤恨。
- 出處:
- 《三國志 魏志 王肅傳》:“著《史記》非貶孝武,令人切齒。”
- 3 你死我活
- 拼音:
- nǐ sǐ wǒ huó
- 解釋:
-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雙方斗爭尖銳;不能共存。
- 出處:
- 元 李壽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沒來由,爭長競短,你死我活。”
- 4 勢不兩立
- 拼音:
- shì bù liǎng lì
- 解釋:
- 兩立:并存。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和。
- 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一》:“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
- 5 怒不可遏
- 拼音:
- nù bù kě è
- 解釋:
- 遏;止住。憤怒得難以抑制。
- 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卻說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里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 6 怒發沖冠
- 拼音:
- nù fà chōng guān
- 解釋:
- 冠:帽子。憤怒得頭發豎起;頂著帽子。形容憤怒到極點。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 7 怒氣沖沖
- 拼音:
- nù qì chōng chōng
- 解釋:
- 形容憤怒得氣呼呼的樣子
- 出處: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錢同秀]一手將煙燈砸在地下,說道:‘好好,你們做了一路!’就怒氣沖沖的出來上車。”
- 8 誓不兩立
- 拼音:
- shì bù liǎng lì
- 解釋:
- 發誓不跟敵人并存。形容雙方仇恨極深。
- 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4回:“瑜曰:'吾與老賊誓不兩立!'孔明曰:'事須三思,免致后悔。'”
令人發指的反義詞
“令人發指”單字解釋
* 令人發指的近義詞有:不共戴天,令人切齒,你死我活,勢不兩立,怒不可遏,怒發沖冠,怒氣沖沖,誓不兩立,令人發指[lìng rén fà zhǐ]的解釋:令:使得;發指:頭發豎起來。憤怒得使人頭發都豎直起來。也作“令人發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