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再起的近義詞
東山再起的近義詞有:東山復起,余燼復起,借尸還魂,再合余燼,出山小草,卷土重來,大張旗鼓,止水重波,死灰復然,死灰復燃,重振旗鼓,重整旗鼓,東山再起[dōng shān zài qǐ]的解釋:東晉時謝安退職后曾在會稽東山隱居(今浙江上虞縣);后來又出任要職。現以此比喻隱退后再度任職或失勢后又重新得勢。出自:唐 杜甫《暮秋……呈蘇渙侍御》:“無數將軍西第成,早作丞相東山起。”
東山再起的近義詞詳解
- 1 東山復起
- 拼音:
- dōng shān fù qǐ
- 解釋:
- 同“東山再起”。
- 出處:
- 明·張煌言《祭建國公鄭羽長鴻逵文》:“懸擬壯猷,東山復起。夫何訃聞,遽騎箕尾?”
- 2 借尸還魂
- 拼音:
- jiè shī huán hún
- 解釋:
- 迷信傳說;人死以后靈魂可以借別人的尸體復活。比喻已經沒落或死亡的事物又以另一種形式或名義出現。
- 出處:
- 元 岳伯川《鐵拐李》楔子:“岳壽,誰想你渾家將你尸骸燒化了,我如今著你借尸還魂,尸體是小李屠,魂靈是岳壽。”
- 3 再合余燼
- 拼音:
- zài hé yú jìn
- 解釋:
- 合:匯聚;余燼:燒剩的灰燼,引申為戰敗后的殘余士卒。比喻失敗后恢復力量接著干
- 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
- 4 出山小草
- 拼音:
- chū shān xiǎo cǎo
- 解釋:
- 出山:從山里出來;小草:植物。比喻隱士出來做官
- 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此甚易解,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
- 5 卷土重來
- 拼音:
- juǎn tǔ chóng lái
- 解釋:
- 卷土:卷起塵土;形容人馬奔跑。比喻失敗之后重新集結力量反撲過來;或重新恢復勢力。
- 出處:
- 唐 杜牧《題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色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 6 大張旗鼓
- 拼音:
- dà zhāng qí gǔ
- 解釋:
- 大規模地搖旗擂鼓(張:展開;鋪排;旗鼓:古代作戰時傳達軍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規模和聲勢大;現泛指做事規模和聲勢很大。
- 出處:
- 清 張春帆《宦海》:“李參戎帶著這些人陸續出了鎮南關,便大張旗鼓,排齊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前進發。”
- 7 死灰復然
- 拼音:
- sǐ huī fù rán
- 解釋:
- 比喻失勢者重新得勢或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動起來。
- 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韓長孺列傳》:“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 8 死灰復燃
- 拼音:
- sǐ huī fù rán
- 解釋:
- 熄滅的火灰又燃燒起來。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東西又重新活動起來。復:又。
- 出處:
- 宋 陳亮《謝曾察院啟》:“劫火不燼,玉固如斯;死灰復燃,物有待爾。”
- 9 重振旗鼓
- 拼音:
- zhòng zhèn qí gǔ
- 解釋:
- 比喻失敗后,整頓再起。重振旗鼓
- 出處:
- 清·湘靈子《軒亭冤·驚夢》:“儂欲重振旗鼓,煩你擬篇男女平權文勸戒女子。”
- 10 重整旗鼓
- 拼音:
- chóng zhěng qí gǔ
- 解釋:
- 重:重戰;整:整頓;整治;旗鼓:古代作戰時用來發號令的旌旗和戰鼓;用以代表軍事力量。比喻失敗或受挫后;重新整頓組織力量;準備再干。也作“重振旗鼓”。
- 出處:
- 宋 克勤《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第17卷:“法燈重整槍旗,再裝甲胄。”
東山再起的反義詞
“東山再起”單字解釋
* 東山再起的近義詞有:東山復起,余燼復起,借尸還魂,再合余燼,出山小草,卷土重來,大張旗鼓,止水重波,死灰復然,死灰復燃,重振旗鼓,重整旗鼓,東山再起[dōng shān zài qǐ]的解釋:東晉時謝安退職后曾在會稽東山隱居(今浙江上虞縣);后來又出任要職。現以此比喻隱退后再度任職或失勢后又重新得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