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人之口腹,何常之有?”閱讀答案

    人之口腹,何常之有?富貴之時,窮極滋味,暴殄過當;一過禍敗,求藜藿充饑而不可得。石虎食蒸餅,必以乾棗、胡桃瓤為心,使坼裂方食;及為冉閔所篡,幽廢,思其不裂者而無從致之。唐東洛貴家子弟,飲食必用煉炭所炊,不爾便嫌煙氣;及其亂離饑餓,市脫粟飯食之,不啻八珍。此豈口腹貴于前而賤于后哉?彼其當時所為揀擇精好,動以為粗惡而不能下咽者,皆其驕奢淫佚之性使然,非天生而然也。
    吾見南方膏粱子弟,一離襁褓,必擇甘毳溫柔,調以酥酪,恐傷其胃,而疾病亦自不少。北方嬰兒,臥土炕,啖麥飯,十余歲不知酒肉,而強壯自如。又下一等,[]乞丐之子,生[]受凍忍餓,日一文錢,[]果其腹。
    人生何常?幸而處富貴,有贏余,時時思及凍餒,無令過分,物無精粗美惡,隨遇而安,無有選擇于胸中,此亦動心忍性之一端也。子瞻兄弟南遷,相遇梧、藤間,市餅,粗不可食,黃門置筋而嘆,子瞻已盡之矣。二蘇之學力、識見,優劣皆于是卜之。吾生平未嘗以飲食呵責人,其有不堪,更強為進。至于宦中,尤持此戒。每每以語妻孥,然未必知此旨也。
    ——[明]謝肇淛《五雜俎》(節選)
    [注] 梧、藤:梧州和藤州。
    23.文章第三段中的“黃門”即宋代文學家_______。(2分)
    24.文章第一段以______________為例,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5.文章第二段[甲]、[乙]、[丙]三個空格處依次填入的詞語是(   )(2分)
    A.若 即 便     B.乃 而 方    C.為 乃 則     D.蓋 則 乃
    26.對“此亦動心忍性之一端也”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這也是一種引起內心波動變化的方法。
    B.這也是控制壓抑內心欲望的方法之一。
    C.這也是磨練自己心性意志的方法之一。
    D.這也是一種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的方法。
    27.簡析本文主旨的現實意義。(3分)

    參考答案
    23.蘇轍
    24.石虎、唐東洛貴家子弟富貴時揀擇精好,禍敗時只求陋食充饑;口腹的貪欲是由驕奢淫佚之性造成的。
     25.A
    26.C
     27.答案示例:作者針對驕奢淫佚的不良社會風氣,告誡人們飲食不宜追求精美,啟迪后人戒除口腹貪欲、磨練心性意志,這一勸勉切中時弊,至今發人深省。
    * 人之口腹,何常之有?富貴之時,窮極滋味,暴殄過當;一過禍敗,求藜藿充饑而不可得。石虎食蒸餅,必以乾棗、胡桃瓤為心,使坼裂方食;及為冉閔所篡,幽廢,思其不裂者而無從致之。唐東洛貴家子弟,飲食必用煉炭所炊,不爾便嫌煙氣;及其亂離饑餓,市脫粟飯食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