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賈生吊屈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賈生吊屈原
    自屈原沉汨羅①后百有余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②,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賈生名誼,雒陽③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廷尉④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賈生之死時年三十三矣。

        太史公⑤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烏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注釋】

        ①汨(mì)羅:汨羅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投此江殉節。②太傅:古代官名。③雒(luò)陽:三國時魏改“雒”為“洛”,即洛陽。④廷尉:古代官名。⑤太史公:《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后世尊稱他為史遷、太史公。

        【文學常識】

        說“太傅”:太傅為輔弼國君之官,作為重臣參與朝政,掌管全國的軍政大權。曹睿即位后任鐘繇為太傅。周代設置,為輔弼天子之任。漢代復置,次于太師。歷代沿置,多用為大官加銜,無實職;為輔導太子的東宮官。其制甚早,西漢起稱為太子太傅。后亦用作虛銜。

        【譯文】

        自從屈原自沉汨羅江后一百多年,漢代有個賈誼,擔任長沙王的太傅。路過湘水時,寫了文章來憑吊屈原。

        賈生名叫賈誼,是洛陽人。十八歲時,憑著能夠誦讀詩書、撰寫文章而在郡縣中聞名。廷尉就說賈誼年紀小,很精通諸子百家的學問。漢文帝就征召賈誼,讓他擔任博士之職。賈誼死的時候年齡才三十三歲。

        太史公說:我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為他的志向不能實現而悲傷。到長沙,看到屈原自沉的湖泊,未嘗不流下眼淚,追懷他的為人。等到看了賈誼憑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責怪屈原如果憑他的才能去游說諸侯,哪個國家不會容納,卻自己選擇了這樣的道路!讀了《服烏賦》,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棄官和得官等閑視之,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閱讀訓練】

         1.解釋:

         (1)為       (2)適        (3)涕       (4)及    (5)游  

         2.翻譯:
         (1)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
         (2)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3.“自令若是”的“是”指代的是什么?
        4.你認同賈誼責怪屈原的觀點嗎?說說理由。 
      【參考答案】
        1.(1)擔任   (2)住;到……去   (3)眼淚   (4)等到   (5)游說
        3.屈原投汨羅江殉節的事情
        4.提示:認同的講清理由,或不認同的講清理由。

    二:
    1 解釋加點字:
    (1) 為長沙王太傅    為:擔任       太傅:太子的老師
    (2) 投書以吊屈原    吊:憑吊
    (3) 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部中    屬書:寫文章
    (4) 頗通諸子百家之書    頗:非常
    (5) 想見其為人    想見:想追懷      其:指屈原
    (6) 爽然自失矣    然:的樣子
    2 翻譯
    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之才,游諸國,何國不容?
    等到賈生憑吊屈原時,(賈生)又怪屈原,(因為)以他的才能游說諸國,有哪個國家不會容納他呢?

    3 司馬遷感到“爽然自失”的原因是:開始讀到賈生責怪屈原,感覺賈生是一個追求名利的人,后來又讀《鵩鳥賦》,時又看到賈誼“同生死,輕去就”的話。
    4 出自本文的成語是:爽然若失
    * 賈生吊屈原自屈原沉汨羅①后百有余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②,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賈生名誼,雒陽③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廷尉④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賈生之死時年三十三矣。???太史公⑤曰:余讀《離騷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