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民更始的意思 與民更始的讀音和出處
- 與
- 民
- 更
- 始
- 成語名稱:
- 與民更始
- 成語拼音:
- [yǔ mín gēng shǐ]
- 成語解釋:
- 跟人民一起又有新的開端。指除舊布新。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武帝紀》:“朕嘉唐虞而樂殷周,據舊以鑒新。其赦天下,與民更始。”
- 成語例句:
- 高陽《金色曇花》:“溥儀在不得已朕只得準如所請,于宣統九年臨朝聽政,與民更始之后,刊出應興應革諸大端共九條,作為‘宣統皇帝’與‘天下臣民’的約法。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偏正式;作謂語;含褒義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與,不能讀作“yù”;更,不能讀作“ɡènɡ”。
- 繁體字形:
- 與民更始
- 英文翻譯:
- make a fresh start together with the whole nation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與民更始”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莊子的成語 Y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人民 開端 除舊布新
“與民更始”的單字解釋
【與】:[yǔ]1.給:贈與。與人方便。信件已交與本人。2.交往:相與。與國(友邦)。3.贊許;贊助:與人為善。4.等待:歲不我與(時光不等人)。5.姓。6.跟;向:與虎謀皮。與困難作斗爭。7.和:工業與農業。批評與自我批評。[yù]參與:與會。[yú]同“歟”。
【民】:1.人民:國泰民安。為民除害。2.指某種人:藏民。回民。農民。漁民。牧民。居民。僑民。3.民間的:民歌。民謠。4.非軍人;非軍事的:擁軍愛民。民航。民用。5.姓。
【更】:[gēng]1.改變;改換:更改。更換。2.經歷:少(shào)不更事(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么事)。3.舊時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三更半夜。[gèng]1.副詞。2.更加;越發:更好地為人民服務。3.再:更上一層樓。
【始】:1.起頭,最初,與“終”相對:開始。始終。始祖。始創。周而復始。2.才,剛才:方始。始悟(才覺悟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與民更始”的反義詞
“與民更始”的近義詞
“與民更始”的相關成語
“與民更始”的關聯成語
與字的成語
民字的成語
更字的成語
始字的成語
與開頭的成語
民開頭的成語
更開頭的成語
始開頭的成語
yu的成語
min的成語
geng的成語
shi的成語
ymgs的成語
與民什么什么的成語
與什么更什么的成語
與什么什么始的成語
什么民更什么的成語
什么民什么始的成語
什么什么更始的成語
“與民更始”造句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重拾信心、撣去陰霾,與民更始,再造美國!
改元至正,與民更始,觀其任賢相,召儒臣,勉阿魯圖之交儆,惜巙巙之遽歿,亦若有一隙之明。
頒布以后,在清室已算讓到極點,與民更始。
體極建元,與民更始,朕所不逮,更賴我遠近宗族,中外文武,同心協力,獻可替否之助也!誕告多方,體予至意!此旨下后,又仿中夏建元的體例,定為中統元年。
公秉化樞,垂及一紀,盡掃骩骳,與民更始……嗚呼!寄軫巖廊,埋魄山阿;森森象賢,為陟者多。
任太守重,若涉淵冰,屬嗣服之云初,其與民更始,可大赦天下,此詔。
獻帝以為曹操已死,可望親政,因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與民更始。
衛氏子夫溫柔賢德,生皇子據,遂立為皇后,母儀天下,與民更始。
* 與民更始的意思 與民更始的成語解釋 與民更始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