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春天的詩句高中
描寫春天的詩句高中
春姑娘踏著輕盈的腳步,來到了江南水鄉,使這里的每個角落都散發著春天的氣息。爸爸媽媽帶著我去尋找春天。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些描寫春天的詩句高中,希望能幫到你!
描寫春天的詩句高中(1)
1) 飛雪帶春風,裴回亂繞空。 一一 劉方平《春雪》
2) 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 一一 曹雪芹《菱荇鵝兒水》
3)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一一 賈至《春思二首·其一》
4)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一一 張栻《立春偶成》
5)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一一 歐陽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畫船》
6)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 一一 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7)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一一 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8)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 一一 秦觀《好事近·夢中作》
9)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一一 王灣《次北固山下》
10) 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 一一 虞集《風入松·寄柯敬仲》
描寫春天的詩句高中(2)
1)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一一 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2)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一一 黃庭堅《水調歌頭·游覽》
3)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一一 張籍《春別曲》
4) 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一一 王維《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5)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一一 納蘭性德《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6)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 一一 曹豳《春暮·門外無人問落花》
7)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一一 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8)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一一 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
9)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 一一 吳文英《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
10)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一一 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
11)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一一 葉紹翁《游園不值》
12)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一一 杜甫《春夜喜雨》
13)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一一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14)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 一一 柳永《定風波·自春來》
15)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一一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
16)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一一 蘇軾《蝶戀花·春景》
17) 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一一 姜夔《踏莎行·自沔東來》
18) 知是人家花落盡,菜畦今日蝶來多。 一一 高啟《春暮西園》
19)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一一 孟云卿《寒食》
20)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一一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21)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一 王維《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22) 雙燕飛來,陌上相逢否?撩亂春愁如柳絮。 一一 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
23) 戀樹濕花飛不起,愁無比,和春付與東流水。 一一 朱服《漁家傲·小雨纖纖風細細》
24)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一一 李白《春思》
25)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一一 佚名《出車》
26)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一一 李商隱《柳》
27)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 一一 趙嘏《喜張沨及第》
28)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一一 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
29)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 一一 武則天《臘日宣詔幸上苑 / 催花詩》
30) 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一一 鄭文寶《柳枝詞》
描寫春天的詩句高中(3)
春游
宋代:王令
春城兒女縱春游,醉倚層臺笑上樓。
滿眼落花多少意,若何無個解春愁?
譯文春天里城中的兒女縱情地春游,微醉時斜倚高臺歡笑地登上高樓。
滿眼落花紛飛,讓人生出多少惜春情意,為什么沒有一個人懂得春將歸去的憂愁!
注釋⑴春城:指揚州。
⑵層臺:高臺。
⑶若何:如何。
賞析
歷代春游之作多不勝數,而此詩卻頗能獨出新意。
首二句寫春游之景。王令家居揚州,乃繁華之地。春天的揚州更是滿城春風春景,春柳春花。杜牧有詩“春風十里揚州路”,韓擁有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詩以“春城”以首,接之以“春游”,無限恣游之景,盡在一“縱”字之中。具體“縱”意,接下來“醉倚層臺笑上樓”便展開一幅明媚春光下春城兒女縱情春游的熱鬧畫卷。當此春情,漸上層臺,漸倚高樓,如斯風光,好不醉人。一“醉”字,既可理解為春酒小酌,酒意使然,又可理解為春風化人,春景使醉。正是:莫問春情幾許,但看春情如醉。
一、二句寫春城兒女游樂之景,其歡樂業已至極,若再寫歡,勢必無言可下。因而詩人筆鋒一轉,由滿城春花驟至滿眼落花,感傷之意,倏忽襲來,令人防不勝防。此等落花,非被風雨所摧,故無蘇軾“西園落紅難綴”之恨;非因暮春所取,故亦無曹雪芹“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之怨。此處落花,落在繁華時節,落在盛春之際。韶光未逝,我獨凋零,眾人皆歡,我獨悲婉。詩人‘偷窮心狂高,不肯束世程。揭欲望丘軻,今昔相招迎”(《謝束丈見贈》),空懷抱負在身,奈何世不相容。王令逝時年未三十,作此詩時亦正當二十余歲的大好年華,而憂愁苦悶如斯,決非偶然。“滿眼落花多少意,若何無個解春愁”,用語平平,未有奇字,與其《假山》詩“舊山風老狂云根,重湖凍脫秋波骨”之奇險風格絕不相類,然而用意別出,自有機杼,故亦能傳達出意味深長之感。
天凈沙·春
元代: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譯文桃紅柳綠的春山,煦暖的陽光照耀,和柔的東風吹拂,樓閣上高卷起簾攏,倚欄干遠望。楊柳垂條,秋千輕晃,院子里靜悄悄。院外黃鶯啼鳴,春燕飛舞; 小橋之下流水飄滿落紅。
注釋
⑴和風:多指春季的微風。
⑵闌干:即欄桿。
⑶簾櫳(lóng):窗戶上的簾子。李煜《搗練子》:“無賴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櫳,窗戶。
⑷啼鶯舞燕:即鶯啼燕舞,意思是黃鶯在歌唱,春燕在飛舞。
⑸飛紅:花瓣飛舞,指落花。
賞析
這支《天凈沙·春》曲子,運用繪畫技法,從不同空間層次描寫春天的景物,具體來說,第一句的春日、春山構成整個畫面的背景,是遠景,第二句是人物的立足點是近景,第三句庭院中喧鬧的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畫面,是中景。最能夠體現春天特征的兩個形容詞是暖和啼鶯,而最能體現庭院中生機的景物是舞燕和飛紅。
全曲句句不離春天的特征。“春山暖日和風”,作品開篇先從遠處著筆呈現了一個宏大而又溫馨的背景,也就是說,作者描繪了一幅和煦、溫暖、遼闊的春光背景畫面。在這一句里,作者著意突出了春天已經來到人間的特點,“山”是春意盎然的,“日”是暖意融融的,“風”是和煦溫情的。這樣的畫面很美:明媚的春光里,春山潤澤,春日融融,春風和煦,怡然與舒暢。
“闌桿樓閣簾櫳”和“楊柳秋千院中”兩句是近寫,詞人從遠處的“春山”轉為寫近處的“樓閣”與“院中”的景物。在這明媚的春光里的“闌桿樓閣簾櫳”也是與別個季節截然不同的,無不映照著“春山”的新綠,沐浴著“暖日”明媚,披拂著“和風”的溫情。站在樓閣上,站在在窗子前,憑欄而立欣賞春光,是一件愜意的事。“楊柳秋千院中”一句,幽靜雅致的小院,那小院里有傲然的白楊,有婀娜的垂柳,特別是那樹下的秋千悠然的蕩來蕩去,仿佛有妙齡少女們的歡聲笑語傳將出來,充滿了詩情畫意。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這結尾兩句,詞人的目光又從庭院里轉移到晴空中,轉移到曠野上,渲染了一個令人陶醉的氛圍。春樹枝頭,黃鶯在悠揚地歌唱;晴空之中,燕子在悠閑地飛舞;曠野之間,潺潺流淌的小溪在小橋下淙淙作響,落英在微微的春風中靜悄悄地飄落。至此,作品的意境更顯得和諧,更顯得意趣盎然了。
這首以“春”為題的小令像一幅水墨山水畫,寥寥幾筆,清麗雋永,“不涉理路,不落言荃”,曲家根據自己的仔細觀察、體驗,寫出新的意境、新的格調。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
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
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濃濃烏云,籠罩田野小路,點點燈火,閃爍江上漁船。
明早再看帶露的鮮花,成都滿城必將繁花盛開。
注釋
1、知:明白,知道。說雨知時節,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2、乃:就。發生:萌發生長。
3、發生:萌發生長。
4、潛(qián):暗暗地,悄悄地。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隨風而至。
5、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6、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7、曉:天剛亮的時候。紅濕處:雨水濕潤的花叢。
8、紅濕處:指有帶雨水的紅花的地方。
9、花重:花沾上雨水而變得沉重。
10、重:讀作zhòng(重在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讀作第四聲。)
11、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賞析
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來贊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贊美雨,已經會喚起關于做好事的人的聯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
頷聯寫雨的“發生”,進一步表現雨的“好”,其中“潛”、“潤”、“細”等字生動地寫出了雨“好”的特點。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著和風細雨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著冷風,受到冷空氣影響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著狂風,下得很兇暴。這時的雨盡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著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云散天晴,那“潤物”就不很徹底。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頸聯。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樣黑。看起來這雨準會下到天亮。這兩句寫出了夜雨的美麗景象,“黑”與“明”相互映襯,不僅點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給人以強烈的美感。
尾聯是想象中的情景,緊扣題中的“喜”字寫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艷欲滴。詩人說: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朵紅艷艷、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紅濕”“花重”等字詞的運用,充分說明詩人體物細膩。
浦起龍說:“寫雨切夜易,切春難。”這首“春夜喜雨”詩,不僅切夜、切春,而且寫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現了詩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喜愛這們的“好雨”。所以題目中的那個“喜”字在詩里雖然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縫里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于是一上來就滿心歡喜地叫“好”。第二聯所寫,是詩人聽出來的。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里綿綿密密地下,只為“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著覺。由于那雨“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第三聯所寫,是詩人看見的。看見雨意正濃,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滿城的美景。其無限喜悅的心情,表現得十分生動。中唐詩人李約有一首《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和那些朱門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對春雨“潤物”的喜悅之情自然也是一種很崇高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