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燕山亭·北行見杏花》閱讀答案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趙佶①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閑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注】①趙估:宋徽宗,因荒淫失國,在公元1127年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五國城,囚禁至死。北行途中,忽見杏花,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詞。
②冰綃:潔白的綢。③憑寄:憑誰傳遞。④和:連。
1.上片描寫杏花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請簡要賞析。(5分)
2.下片是如何層層深入地表達詞人情感的?請簡要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答案示例:①運用視覺與嗅覺相結合的手法。上片前三句從視覺的角度寫杏花的形態和色澤;“艷溢香融”則從嗅覺的角度寫杏花的芬芳。②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新樣靚妝”等將杏花比擬為裝束入時而勻施粉黛的美人。③運用襯托的手法。“羞殺蕊珠宮女”是說連天上蕊珠宮里的仙女看見杏花都要自愧不如,襯托了杏花之美。(答出一點給1分,兩點給3分,三點給5分)。
2.答案示例:①對宮人的思念之情。下片前三句寫一路行來,忽見燕兒雙雙,想托付燕兒寄去重重離恨,但它們又怎么能夠領會和傳達自己的千言萬語?這里借問燕表露出音訊斷絕以后的思念之情。②對故宮的思念之情。接下來三句嘆息自己父子降為臣虜,被驅趕著向北行去,路途遙遠,跋山涉水,回首南望,不見汴京故宮。③離人難見,故宮難回的絕望之情。以下緊接上句,以反詰表明懷念故國之情,“故宮何處”點出連望見都不可能,只能求之于夢寐之間,但近來連夢都不做,真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了,可說是哀痛及極。(每點2分)
二
8.詞的上片對杏花的描寫有怎樣的藝術特點?請簡要賞析。(5分)
9.下片層層深入地表達了詞人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8.視覺與嗅覺相結合,上片前三句從視覺的角度寫杏花的形態與色澤:“艷溢香融”則從嗅覺的角度寫杏花的芬芳。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運用襯托的手法。對比。比喻。開篇以冰綃比喻杏花。
9.對宮人的思念之情。對故宮的思念之情。離人難見,故宮難回的絕望之情。

簡析
徽宗皇帝在被擄北行途中,忽見杏花盛開如火,不禁萬感交集,寫下這首如泣如訴之詞。上片明寫杏花,借杏花的嬌艷及被風雨摧殘的衰敗景象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寄托著對帝王生活的痛苦回憶。 也暗示自已的境遇,憐花憐已,語帶雙關。下片抒寫離恨哀情,借燕子與做夢層層深入,道出從期望到失望,由失望而絕望的哀痛心情,末尾幾句寫連在夢里見一見故國宮殿的慰藉也得不到,因為連夢也做不成。抒情上有遞進關系,真摯深沉,真可說是字字泣血,百折千回,悲涼哀婉。
趙佶①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閑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注】①趙估:宋徽宗,因荒淫失國,在公元1127年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五國城,囚禁至死。北行途中,忽見杏花,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詞。
②冰綃:潔白的綢。③憑寄:憑誰傳遞。④和:連。
1.上片描寫杏花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請簡要賞析。(5分)
2.下片是如何層層深入地表達詞人情感的?請簡要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答案示例:①運用視覺與嗅覺相結合的手法。上片前三句從視覺的角度寫杏花的形態和色澤;“艷溢香融”則從嗅覺的角度寫杏花的芬芳。②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新樣靚妝”等將杏花比擬為裝束入時而勻施粉黛的美人。③運用襯托的手法。“羞殺蕊珠宮女”是說連天上蕊珠宮里的仙女看見杏花都要自愧不如,襯托了杏花之美。(答出一點給1分,兩點給3分,三點給5分)。
2.答案示例:①對宮人的思念之情。下片前三句寫一路行來,忽見燕兒雙雙,想托付燕兒寄去重重離恨,但它們又怎么能夠領會和傳達自己的千言萬語?這里借問燕表露出音訊斷絕以后的思念之情。②對故宮的思念之情。接下來三句嘆息自己父子降為臣虜,被驅趕著向北行去,路途遙遠,跋山涉水,回首南望,不見汴京故宮。③離人難見,故宮難回的絕望之情。以下緊接上句,以反詰表明懷念故國之情,“故宮何處”點出連望見都不可能,只能求之于夢寐之間,但近來連夢都不做,真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了,可說是哀痛及極。(每點2分)
二
8.詞的上片對杏花的描寫有怎樣的藝術特點?請簡要賞析。(5分)
9.下片層層深入地表達了詞人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8.視覺與嗅覺相結合,上片前三句從視覺的角度寫杏花的形態與色澤:“艷溢香融”則從嗅覺的角度寫杏花的芬芳。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運用襯托的手法。對比。比喻。開篇以冰綃比喻杏花。
9.對宮人的思念之情。對故宮的思念之情。離人難見,故宮難回的絕望之情。

簡析
徽宗皇帝在被擄北行途中,忽見杏花盛開如火,不禁萬感交集,寫下這首如泣如訴之詞。上片明寫杏花,借杏花的嬌艷及被風雨摧殘的衰敗景象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寄托著對帝王生活的痛苦回憶。 也暗示自已的境遇,憐花憐已,語帶雙關。下片抒寫離恨哀情,借燕子與做夢層層深入,道出從期望到失望,由失望而絕望的哀痛心情,末尾幾句寫連在夢里見一見故國宮殿的慰藉也得不到,因為連夢也做不成。抒情上有遞進關系,真摯深沉,真可說是字字泣血,百折千回,悲涼哀婉。
*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趙佶①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閑院落凄涼,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