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劉眘虛《闕題》閱讀答案

    闕題
    劉眘虛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注】劉眘虛,唐代詩人。性高逸,不慕榮利,交游多山僧道侶。曾擬在廬山卜宅隱居,未成。早年逝世。闕題:即缺題,原題缺失,后人在編詩時以“闕題”為名。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最恰當的兩項是(   )(4分)
    A.“道由白云盡”,云路并寫,表現了道路之高遠,環境之清幽。
    B.“閑門向山路”,敘中含情,寫出了作者遠離塵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讀書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學的沉靜安詳。
    D.“清輝照衣裳”,直抒胸臆,傳達出作者真實自然的心理感受。
    E.三、四兩句寫落花隨著流水遠遠而來,又隨著流水遠遠而去,流露出淡淡的憂傷。
    2.這首詩中的寫水之句堪稱妙筆,其中“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最為突出。請結合全詩對此二句作簡要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 A、C(B“孤寂”應該為“寧靜”。D“直抒胸臆”的理解與分析失當。E“淡淡的憂傷”錯。)
    2.“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寫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載著花的芬芳靜靜流淌到很遠的地方。(2分)詩人將水塑造成可視、可聽、可嗅的形象,不但賦予水春的氣息與活力,(2分)而且通過這迷人的景致傳達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閑愜意、怡然自樂的心情。(2分)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  )(5分)
    A.首聯是全景式的概括描寫,寫山路悠長,溪水悠長,而一路的春色又與溪水一樣源源不絕,“長”字用得精妙,一下就把“春”這個概念具體、形象化了。
    B.頷聯從細微處寫青溪春景,把鏡頭對準溪水中的花瓣,用“時有”“遠隨”二詞,暗示清溪上繁花似錦、芳香四溢、落英繽紛的景象,但“落花”流露出感傷之情。
    C.尾聯在表達上有創意,“幽映”“清輝”一般用來寫月光,而這里則表現日光,足見柳樹的茂密,書齋的幽深,以至使日光有月色之感。
    D.本詩的寫作線索是作者自己空間方位的變換,即詩人在自己的山居活動中,選取了幾個富有代表性的鏡頭加以勾勒,從而表現自己的心境。
    E.本詩寫暮春山居,前四句狀寫優美的自然環境,后四句則直抒胸臆,努力表現山居生活的志趣,沒有任何矯揉造作,詩情畫意盡在其中。
    2.詩的后四句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意境?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B E (B項“流露出感傷之情”錯,應該是內心愉悅,毫無感傷之情。E項“直抒胸臆”錯,是間接抒情,通篇寫景,沒有一處直接表露自己情感的地方。)
    2.后四句寫山居本身:“門”前著一“閑”字,“柳”前著一“深”字,“映”前著一“幽”字,“輝”前著一“清”字,描繪了門朝山路,柳掩書齋,陽光映照,樹影參差,清輝灑在衣襟上的畫面,(2分)營造了一種幽雅清寂的意境(2分),表現了作者甘于淡泊而又自得其樂的暢適之情。(2分)

    簡析
    劉眘(慎)虛:唐開元進士,為人較淡泊,交游多山僧道侶。后人曾將他與賀知章、包融、張旭稱吳中四友。
    詩歌原來是有題目的,后來不知怎樣失落了。唐殷璠《河岳英靈集》在輯錄這首詩時只好給它安上“闕題”二字。全詩按空間順序寫來,由遠及近,從外向里。全詩大意是說,山道彎彎,伸向白云深處;春意濃濃,沿著清溪流淌。清清溪水,常有落花漂過;陣陣花香,隨溪中流水飄向遠方。一種風光,何等濃麗。而山居門朝山路,那樣的寂靜,沒有塵世的喧囂;柳掩書齋,多么幽雅,正宜隱居。在這空山密林之中,每當陽光映照,樹影參差,灑在衣襟上,清輝熠熠,又是何等的舒適瀟灑。全詩寫景生動,抒情質樸,表現了自甘淡泊而又自得其樂的暢適胸懷。

    此詩描繪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別墅沿途的幽美環境,它不是寫詩人自己山居的閑適,而是寫友人山中隱居的幽趣。
    這首詩句句寫景,畫意詩情,佳句盈篇,可推為劉眘虛的代表作。詩描寫深山中一座別墅及其幽美環境。全詩都用景語織成,沒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韻盈然,意境幽美。
    全詩清新自然,婉轉流暢,按空間順序寫來,由遠及近,從外向里而行,余韻縈繞,有一種異乎尋常的藝術魅力。
    * 闕題劉眘虛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注】劉眘虛,唐代詩人。性高逸,不慕榮利,交游多山僧道侶。曾擬在廬山卜宅隱居,未成。早年逝世。闕題:即缺題,原題缺失,后人在編詩時以“ ......
    chengrenyouxi